阿拉善盟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讯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021万元,比上年增35.76%。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达3.67万门;无线市话35440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8462户,降15.58%;移动电话用户69649户,增25.25%,全盟电话普及率达79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1部/百人。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2004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7505万元,比年初增加66946万元,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7288万元,比年初增加53347万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8327万元,比上年增27.78%。其中:财产险3730万元,人寿险4597万元,分别增长43.41%和17.51%,;全年保险业赔付额1531万元,增长7.74%。其中:财产险1268万元,增长13.11%;寿险263万元,下降12.3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和发展稳步推进。2004年全盟共有各类学校70所,招生9121人,在校学生33052人,毕业生8154人。其中:普通中学19所,招生3307人,在校学生13885人,毕业生3344人;小学35所,招生2353人,在校学生13199人,毕业生1720人;幼儿园11所,招生800人,在校学生2118人,毕业生704人,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年内全盟义务教育辍学率:小学控制在0.02%,初中控制在1.08%,素质教育稳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参加普通高考1220人,本科录取299人,录取率24.5%。专科录取644人,录取率52.8%,专本科录取率为77.3%。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年内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7项,自治区级6项,盟级22项,其中:“空间诱变梭梭、肉苁蓉的遗传学基础及重要优良品质相关基因克隆”项目被批准列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试验研究工作还在有效进展。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项,全年专利申请4项,授权专利2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项,6项科研成果通过盟级鉴定验收,开展科技下乡30余次,推广实用技术22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转播台37座,调频发射台3座,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站1174座,微波站22个,拥有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及文化馆4个,文化站39个,广播覆盖人口17.68万人,覆盖率达88.67%,电视覆盖人口17.61万人,覆盖率达88.31%,有线电视用户3.3万户,图书馆藏书12.6万册。全年出版报纸万份,其中:《阿拉善报》万份,阿拉善广播电视报15.6万份。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拥有一类卫生机构70所,病床831张,卫生技术人员1418人,执业医师633人,执业助理医师188人,注册护士367人,;二类卫生机构(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8所,拥有执业医师73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三类卫生机构(村、嘎查卫生室)173个,拥有执业医师3人,乡村医生165人。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达标率92%以上。全年全社会参加体育锻炼健身活动人数15万人(次);参加全区各类比赛获奖牌38枚,其中: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8枚,其他奖牌21枚。 十、环境保护 环境和自然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盟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0个,总面积321.5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7个。年内共完成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12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580万元。开展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对盟内废气、废水、固体污染物进行有效治理,并清查放射源对其进行有效治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较低增长。年末全盟总人口210500人,比上年增加2931人。其中:女性100500人,城镇人口152500人,全年出生人口1926人,出生率9.15‰,死亡人数1151人,死亡率5.47‰,人口自然增长率3.68‰。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68元,比上年增加91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414元,比上年增加451元。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28.08%;农牧区为41.30%。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4416人,比上年增加1738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6021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381名,为失业人员发放救济金903.6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9820人,农牧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15人;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5643人。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各类社会福利敬老院4个,床位125张,收养人数110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其中“星光老年之家”1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04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5万元。救助了3500名困难群众;在全盟实行了“阳光救助”,发放救助卡1936张,救助5657人,下拔救济款51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