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发展,路网等级不断提高。2003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公路客运量311万人,货运量81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2.3%和9.68%;客运周转量26612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78373万吨公里,分别增0.61%和25.28%。年末,全盟有公路66条,其中:省道7条,县道14条,乡道23条,专用线17条,边防线5条;公路总里程501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480公里,等外公路370公里,草原自然路1161公里。全盟39个苏木镇中,有33个通了等级公路,通路率近84.62%,有19个苏木镇通了油路,通油路率近48.72%。全盟运力结构更趋合理,公路养护质量有所提高。 邮电通讯水平和服务质量继续提高。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484.43万元,比上年增18.74%。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达5.94万门,增长31.13%;无线市话21003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5561户,增4.80%;移动电话用户55606户,增11.63%,全盟电话普及率达68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5部/百人。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552户,下降14.96%。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0559万元,比年初增加54924万元,其中:企业存款79655万元,储蓄存款208646万元,分别增加6761万元和37233万元;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3941万元,比年初增加94177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92399万元,中长期贷款44683万元,分别增加41644万元和3757万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17234万元,减少3772万元,特别是居民消费贷款增长较快,年末消费贷款余额2185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006万元,增长15.95%,占贷款总额的6.54%。 保险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6246万元,比上年增38.86%。其中:财产险2601万元,人寿险3645万元,分别增长50.35%和31.68%,;全年保险业赔付额1359万元,增长56.03%。其中:财产险1121万元,寿险238万元,分别增长70.11%和12.2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保持较快发展。2003年全盟共有各类学校71所,招生9925人,在校学生32652人,毕业生8920人。其中:普通中学19所,招生4211人,在校学生14411人,毕业生3069人;小学35所,招生4436人,在校学生14446人,毕业生4782人;幼儿园12所,招生783人,在校学生2146人,毕业生769人,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年内全盟义务教育辍学率,小学控制在0.21%,初中控制在1.15%,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参加普通高考868人,本科上线率为15.21%,专科上线率为71.66%,总上线率86.87%。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9425人,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174万元,比上年增长58.18%,科技产业化“5123”工程顺利实施。年内安排科学技术发展项目19项,其中:《特色药用植物肉苁蓉种植及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神舟四号搭载种子的实验研究》、《飞播技术及植物稳定性研究》等项目全面启动;首次载人航天飞船从我盟境内升起;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5项,全年专利申请6项,授权专利2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1项,合同成交额1310万元,被自治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户,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4户。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4项,14项科研成果通过盟级鉴定验收,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科技合作效果良好,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合作开展的“阿拉善盟锁阳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和“腾格里沙漠飞播治沙新技术及植物种群稳定性研究”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转播台57座,调频发射台3座,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站1135座,微波站21个,拥有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及文化馆4个,文化站38个,广播覆盖人口17.68万人,覆盖率达88.67%,电视覆盖人口17.61万人,覆盖率达88.34%,有线电视用户3.09万户,图书馆藏书12.45万册。全年出版报纸117万份,其中:《阿拉善报》99万份,阿拉善广播电视报18万份。全盟新闻宣传导向明显增强,质量提高,共播发各类稿件581余条(篇),制作专题、特别节目7期,播发公益性广告302余条(次),年内共举办各类展览111期,观众1651人次,开展各类竞赛活动93场,文艺辅导424次,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82次,组织农牧区电影放映队放映电影1200多场,观众9.9万人次,开展送图书下乡116次。对外宣传工作成绩突出,文艺创演、社会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为全盟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舆论氛围。 卫生事业成绩喜人,特别是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2003年上半年,面对SARS的爆发流行,盟委、行署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卫生部门全力以赴,有关部门协同作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开展了一场群防群控的人民战争,取得了全盟仅发现一例“非典”疑似病人,而且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病人痊愈的好成绩。全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加强。年末拥有一类卫生机构65所,病床732张,卫生技术人员1389人,执业医师649人,执业助理医师185人;二类卫生机构(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3所,拥有执业医师85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三类卫生机构(村、嘎查卫生室)171个,拥有执业医师8人,乡村医生155人。 体育工作继续加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达标率92%以上。全年全社会参加体育锻炼健身活动人数15万人(次);参加全区各类比赛获奖牌33枚,,其中: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2枚,其他奖牌26枚。 十、环境保护 环境和自然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盟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0个,总面积327.70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个。年内共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0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731万元,完成了兰太实业公司原料盐技改工程(烟尘、二氧化硫)、万吨金属钠(水)、西染料大厂(水)和9台锅炉烟尘、二氧化硫的治理整改工作,城市污染得到进一步治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盟总人口179616人,比上年减少165人。其中:男性91699人,少数民族57809人,全年出生人口1580人,出生率8.16‰,死亡人数661人,死亡率4.31‰,人口自然增长率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