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1 锡林郭勒盟统计局

2000年,全盟各族人民在盟委、行署正确领导下,以实现“两个提高”统揽全局,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特色经济战略,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加大,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各项改革继续深化,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继续得到改善,基本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适度增长。全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92164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616万元,下降1.2%;第二产业增加值256331万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199217万元,增长1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90元,增长11.5%。社会劳动生产率16441元/人,比上年提高9.9%。

市场物价趋于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0.3%,改变了199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局面,其中服务项目和居民住房消费增幅较大,分别上涨了16.2%和4.1%。

劳动就业成效明显,但压力依然很大。年末全盟从业人员42.18万人,比上年增长0.4%,其中,单位从业人员10.29万人,减少0.31万人,下降2.9%。全盟劳动部门设立各类职业介绍机构66家,5275人次通过职介机构实现了就业。劳动就业向多渠道发展,全年有1293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共筹集资金437.2万元,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上缴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发放了失业基本生活费。

财政收支保持同步增长。全盟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63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3425万元,增长11.3%;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0009万元。全年财政支出106885万元,增长17.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和效益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定,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低,农牧民增收困难较大;城镇就业压力大,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仍比较困难;工业经济总量较小,缺少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对外开发的层次和水平还比较低;科技创新能力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社会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整治。

二、农业

农业由于受多种灾害的影响,呈现负增长。粮食产量因灾和调整播种面积大幅度减产,全年粮油产量9.3万吨,比上年下降66.4%,其中,粮食8.2万吨,下降65.6%,油料1.1万吨,下降71.1%。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蔬菜产量明显增加,弥补了因粮食减产而造成的损失,全年蔬菜产量84.4万吨,比上年增长了63.3%。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1808.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15.1万头(只),总增率32.47%;良种及改良牲畜1057.0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0.49%,比重为58.45%。年末大小畜出栏769.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8.23%。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为65.3%和129.8%,分别比上年提高6.6个和34.9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20.8万吨,比上年增长23.8%;奶类产量14.3万吨,下降14.9%;羊绒毛产量1.65万吨,增长0.4%;皮张产量为791.4万张,增长20.1%。

林业由于受大风干旱影响,全年造林面积19528公顷,比上年下降36.6%。本年新育面积237公顷,下降2.5%。零星植树107万株,下降3.6%。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1842吨,比上年增长47.4%。

乡镇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年末实现总产值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总收入完成98.8亿元,同比增长14.5%;实交国家税金13640万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利润107971万元,同比增长2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2555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6万元,同比增长12.2%,产销衔接状况继续改善,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21.7万元,同比增长14.4%;亏损企业亏损额654.1万元,下降43.4%。

全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2.1%,比上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为1995年以来的最高值。产品销售率达97.2%,比上年增加了0.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7.2%,资本保值增值率144.7%,资产负债率28.6%,流动资金周转次数2.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3%,劳动生产率76078元/人。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全盟建筑业增加值完成63776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全盟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30个,实现利润452.3万元。全年施工工程个数128个,各类房屋施工面积2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0.0万平方米,增加7.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继续较快增长。在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225万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691万元,比上年增长51.2%。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完成40118万元,增长33.3%;其他经济类型完成31958万元,增长70.8%;城镇居民个人投资8423万元,下降34.4%。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43668万元,增长43.3%;更新改造投资12830万元,下降39.1%。房地产投资10542万元,增长209.8%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92159万元,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改建公路441公里,学生席位2370个,学校建筑面积14606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客货需求平稳增长,邮电通讯持续快速发展。全年交通邮电完成增加值36441万元,增长16.5%。公路货运周转量12196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公路客运周转量5086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5%。公路里程达8023公里,新增53公里。其中,黑色路面1800公里,新增353公里。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863万元,同比增长54.1%。电话用户总数达107970户,同比增长33.9%,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1328户,乡村电话16642户,公用电话5205户。固定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0568万元,比上年增长52.3%。移动电话达37189部,同比增长137.8%。移动电信业务量累计达8894万元,同比增长68.0%。国信寻呼业务收入完成510万元,增长44.1%。全年函件达420.1万件,增长10.0%;特快专递3万件,下降5.1%。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891万元,比上年增长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