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盟各地、各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克服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诸多困难,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全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19102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540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24885万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262677万元,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6:39.4:31.0转变为28.3:39.7:3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737元,增长8.8%。社会劳动生产率19272元/人,比上年提高12.8%。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1.1%。分项目看,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4%;食品价格上涨1.0%(其中粮食上涨1.7%,肉禽及其制品上涨4.6%,蛋类上涨0.8%);交通通讯价格上涨0.7%;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价格上涨6.8%;居住价格上涨1.8%;衣着、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下降0.3%和2.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0.2%。 城乡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年末全盟从业人员425036人,比上年下降2.4%,其中全盟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1960人,下降1.4%;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59400人,增长8.9%;乡村从业人员263676人,下降5.0%。 城镇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盟劳动部门设立各类职业介绍机构51家,7844人次通过职介机构实现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4.18%。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全盟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65322万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640万元,增长4.0%;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性预算收入34588万元,增长4.0%,基金收入3052万元,增长4.0%。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3943万元,下降6.4%。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08840万元,增长19.7%。地方一般性预算支出206925万元,增长19.8%。其中基本建设支出66846万元,增长36.6%,行政管理费支出27321万元,增长12.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7858万元,增长69.7%,农林水气象等事业费支出12245万元,增长45.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生态环境压力仍然较大;农牧业经营方式仍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业化程度低;工业经济总量小,支柱和骨干企业数量少,地方企业缺乏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群体;城镇缺乏产业支撑,就业压力大,带动农牧业功能不强,农牧民增收困难较大;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还比较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社会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和规范。 二、农业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作物总播面积290.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99.3万亩、53.1万亩和138.2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0.2万吨,比上年增长86.0%,其中,小麦1.5万吨,下降8.4%,玉米4.1万吨,增长5.1倍。马铃薯(薯折粮)4.1万吨,增长46.5%。油料947万公斤,增长86.0%,蔬菜瓜类72.9万吨,增长14.3%。 继续压缩牲畜头数,草畜矛盾明显缓解。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527.7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90.9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总头数1521.7万头(只),同比减少88.9万头(只)。大牲畜和羊总增率35.6%,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繁成率84.1%,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死亡率1.1%,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大牲畜和羊的良种及改良种牲畜944.1万头(只),良改比重为62.0%,同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年末牲畜存栏959.9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954.3万头(只),较上年增加55.4万头只。年内大牲畜和羊出栏612.9万头(只),比上年减少117.9万头只,下降16.1%;出栏率68.2%,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商品率为101.6%,下降25.5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14.1万吨,下降23.7%;奶类产量11.3万吨,下降9.9%;羊绒毛产量12869吨,下降7.2%;皮张产量为598.9万张,下降23.6%。 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年造林面积56387公顷,比上年增长1.4倍。其中人工造林37680公顷,增长2.3倍;飞播造林面积18707公顷,增长63.2%。新育苗面积353公顷,增长61.9%。零星植树95万株,增长14.5%。 渔业生产有所下降。全年水产品产量1431吨,比上年下降0.4%。 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62.4万千瓦,比上年提高0.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1.8万亩,增长34.0%;农村牧区用电量2821.6万千瓦时,增长4.0%;化肥施用量(折纯)7687吨,比上年下降23.7%;畜棚建设679.1万M2,增长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22227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9666万元,同比增长6.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2561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8339万元,下降2.3%,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1327万元,增长3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175万元,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8491万元。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8692.6万元,其中盈亏相抵后净利润7560.8万元,应缴税金21131.8万元;亏损企业15户,亏损面11.2%,亏损总额465.1万元,同比减少1100.2万元。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全盟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0265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2.7%。全盟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26个,实现利税912万元。全年施工工程125个,各类房屋施工面积4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较快增长。在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7226万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778万元,比上年增长31.4%。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完成208633万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个人投资21021万元,增长1.1倍;其他经济类型完成77572万元,增长1.4倍。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212005万元,增长13.0%;更新改造投资23259万元,增长2.3倍;房地产开发投资28903万元,增长62.7%,其他投资43059万元,增长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