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锡林郭勒盟统计局

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53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0.1%。其中,出口总额达12669万美元,增长556.4%。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年内引进外资1533.3万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国外资金1100.3万美元,完成计划的100%。全盟共有三资企业14家。直接利用盟外资金28119.5万元。

草原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盟共接待游客51.8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7.2万人次,海外游客2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93万元,创汇7684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和12.4%。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积极筹措资金,强化信贷总量调控,优化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企业存款6亿元,下降7.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5.81亿元,增长16.3%。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21亿元,下降4.8%。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01.6亿元,银行现金支出111.1亿元,货币净投放9.6亿元。

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4463万元,比上年下降28.5%。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494万元,下降53.8%;财产险保费收入2969万元,下降1.5%。全年赔保额1841万元,下降3.9%。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持续发展。认真实施科教兴盟战略,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有所提高。全盟有5项科研成果通过正式鉴定验收,其中1项获自治区级奖励。承担自治区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项。签订技术合同1002项,实现成交额4205万元,技术交易额1095万元。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积极调整教育结构,深化综合改革,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全盟大专院校2所,招生人数288人,在校生485人,毕业生184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函授站1个,在校生238人,毕业生183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招生人数1737人,在校生4180人,毕业生1202人;普通中学68所,在校生48393人;职业中学25所,在校生13011人;小学390所,教学点180个,在校生89753人。全盟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6%。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盟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385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3个,扩建文化站94个,恢复苏木乡电影放映队13支。完成文化下乡演出任务853场;创作文艺优秀作品66个,其中,一部声乐歌曲作品获国际奖。公共图书馆12个,藏书25万册;文化站171个。年内全盟放映电影437场次,观众8632人次。无线广播发射台4座,无线广播覆盖率83.2%;卫星地面接受站台347座,电视发射台和差转台123座,有线电视台12座。年内投资130万元,实现了锡林郭勒电视台同全盟各旗县市电视台联网,各旗县市均收看到盟电视台的自办节目。《锡林郭勒日报》日发行量8512份,其中,蒙文版2873份。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盟共有卫生机构239个,其中,医院39所,卫生院154所;拥有病床床位3021张,其中,医院1878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516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共举办全盟性体育竞赛5项。组织参加全国、全区大型体育比赛的5个项目中,共获10枚金牌、5枚银牌、10枚铜牌,其中国家级比赛金牌5枚、铜牌1枚;获区级金牌5枚、银牌5枚、铜牌9枚;获2条全国中国式摔跤金腰带和3个级别的中国跤擂主。组织开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动10项,全盟各级各类学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100%,达标率90.1%。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全盟拥有环境监测站3个,环境监测人员32人。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面积17858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盟级自然保护区1个,旗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全盟年内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9项。

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盟总人口92.37万人,增长0.36%。其中,汉族人口61.32万人,增长0.1%;蒙古族人口27.34万人,增长0.5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3.71万人,增长2.5%。全年出生人口9707人,出生率10.53‰;死亡4031人,死亡率4.37‰;自然增长5690人,自然增长率6.1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0元,比上年增加443元,增长1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83元,增加148元,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972元,增长9。6%;农牧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145元,减少91元,下降4.1%,其中,现金支出1533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2.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4.6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3.24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盟各类社会福利院7个,拥有床位167张,收养人数92人。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737人,得到临时救济人数7309人,定期救济1141人,其他救济642人。

社会保险事业取得新成效。年末全盟有86280名在职职工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21.9%;25714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增长12.3%。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