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锡林郭勒盟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4%。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6.0亿元,下降6.7%;集体经济零售额2.8亿元,增长2.8%;其他经济零售额12.7亿元,增长21.2%。非国有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按地区分:城镇零售额达17.3亿元,增长8.1%;农村牧区零售额达4.2亿元,增长15.8%。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3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出口总额达1930万美元,增长45.7%。

对外开放全方位进行。年内引进外资1159.9万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国外资金1153万美元,完成计划的153%。全盟共有三资企业10家,资产总额达11539万元。盟外客商进一步看好锡盟的资源和环境,合作势头明显增强。直接利用盟外资金20553.6万元。

草原旅游业建设步伐加快,全盟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1.3万人次,海外游客23.7万人次。收入3540万元,创汇6836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6.6%和59.6%。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多方筹措资金,强化信贷总量调控,优化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各项存贷款同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企业存款6.5亿元,增长18.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2亿元,增长18.3%。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8亿元,增长7.5%。全年银行现金收入87.0亿元,银行现金支出95.4亿元。收支相抵后。货币净投放8.4亿元。

保险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开拓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保费征缴。全年保费收入6245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3231万元,增长50.8%;财产险保费收入3014万元,下降4.4%。全年共赔款1916万元,下降2.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持续发展。科教兴盟战略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有所提高。全盟通过正式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8项,其中,获自治区级奖励的1项。承担自治区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1项。签订技术合同315项,合同成交额2730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全盟大专院校2所,招收学生156人,在校学生419人,毕业生143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招收学生800人,在校学生2054人,毕业生961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3706人;普通中学65所,在校学生46401人,职业中学26所,在校学生13645人;小学444所,教学点196个,在校学生94286人。全盟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盟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385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全年演出1165场,观众达486千人次;公共图书馆12个,藏书27.1万册;文化站171个。年内全盟放映电影1187场次,观众达56793人次。无线广播发射台4座,无线广播覆盖率83.1%;卫星地面接受站台347座,电视发射台和差转台123座,有线电视台12座,入户4万户。《锡林郭勒日报》日发行量8876份,其中,蒙文版2560份。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盟共有卫生机构240个,其中,医院39所,卫生院155;拥有病床床位3141张,其中,医院1973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573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共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192次,参赛人数达36930次。获国家级比赛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1枚;获自治区级比赛金牌10枚,银牌11枚,铜牌8枚。全民健身热潮不断兴起。中小学在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93.0%。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全盟拥有环境监测站2个,环境监测人员40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面积1198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旗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盟年内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7项。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盟总人920442人,增长0.07%。其中,汉族人口612492人,增长0.38%;蒙古族人口271779人,下降0.0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36171人,下降4.33%。全年出生人口10194人,出生率11.08‰;死亡4683人,死亡率5.09‰,自然增长55111人,自然增长率5.99‰。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7元,比上年增加404元,增长11.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35元,增加265元,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11元,增长2.8%,农牧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236元,增加128元,增长6.1%。其中,现金支出357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0。城镇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3.3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2.7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盟各类社会福利院7个,拥有床位174张,收养人数达99人。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达41558人次。

社会保险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盟有70762名职工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12.1倍,22891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增长1.3倍。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