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建筑业继续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26.2亿元,同比增长76.2%。在全部建筑业企业中,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利税4.1亿元,增长168.3%。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年通过投标承包工程703个,增长53.2%,占全部施工单位工程比重达到51.4%。房屋施工面积60.7万平方米,增长4.4%,其中住宅42.9万平方米,减少9.6%;房屋竣工面积45.9万平方米,增长23.5%,其中住宅32.0万平方米,增长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契机,以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施工项目691个,比上年增长66.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95.7%。从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06.9亿元,增长100.4%,所占比重由上年的85.7%上升到86.7%;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3.6亿元,增长65.9%。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各类投资均有所增长,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5.1亿元、更新改造投资5.2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5.6亿元、其他投资14.7亿元,分别增长96.8%、-12.7%、50.9%和229.7%。从大项目看,全年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9个。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4.7亿元,比上年减少25.8%;第二产业投资7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0.9%,其中工业完成投资70.9亿元,占完成投资总额的58.8%;第三产业投资44.6亿元,比上年增长68.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按销售地分,市的消费品零售额14.7亿元,增长17.3%;县的消费品零售额20.8亿元,增长14.7%;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11.6亿元,增长9.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1亿元,增长13.9%;餐饮业零售额7.8亿元,增长17.2%;其他行业零售额2.1万元,增长5.9%。

六、对外经济

2003年,全市对外贸易逐步走出“非典”阴影,加之企业出口规模扩大,出口增速在上年高位的基础上持续走高。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12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出口总额49179万美元,增长49.5%;进口总额2077万美元,增长35.0%。同时,引进国内外资金力度也在继续加大,引资的来源和领域趋于多元化。2003年,全市合同外资金额6002万美元,同比减少14.5%;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603万美,同比增长53.5%;利用外资新签合同项目14个,同比减少1个。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3年,“非典”对交通运输业形成较大冲击,全市货运、客运业由于措施得力、及时调整,保持了平稳发展,但增幅较去年同期均有下降。全年全市公路客运量1065万人,比上年增长1.9%,增幅下降0.5个百分点;公路客运周转量7987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6%,增幅下降4.1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4321万吨,比上年增长3.8%,增幅下降0.1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周转量34658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5%,增幅下降4.0个百分点。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0.0亿元,比上年增长74.4%。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40.8万户,比上年增长29.1%,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4.19部/百人。

旅游业受“非典”影响最大,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40万人,比上年减少9.7%;国际旅游人数0.70万人,比上年减少10.3%。全市旅游总收入4.2亿元,比去年减少8.7%,创汇210万美元,减少30.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3年,全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强化税收征管措施,使财政收入随经济发展继续稳步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4亿元,增长37.9%。全市财政支出33.8亿元,增长26.9%。

金融形势稳定。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1.0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4.9亿元,增长31.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1.7亿元,增长24.2%。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0.0亿元,增长23.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8.3亿元,增长25.3%;中长期贷款57.8亿元,增长17.2%;个人消费贷款12.9亿元,增长55.5%。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57.8亿元,现金支出68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4%和35.2%,收支相抵,全年货币净投放22.6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42071万元,比上年增长37.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811万元,比上年增长27.9%;人寿险保费收入29260万元,比上年增长42.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244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财产险赔款6252万元,比上年增长41.3%;人寿险给付992万元,比上年增长1.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市现有高等教育学校(含成人)1所,在校生1012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生5199人。普通小学266所,在校生97290人。普通中学73所,在校生8303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27088人,初中在校生55945人。全市现有幼儿园101所,在园幼儿2573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显著。全年全市科技经费支出1928万元,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70.8万元。年末有科学研究机构10个,其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8个,科学技术信息和文献机构1个,县属研究机构1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358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55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其中乌兰牧骑6个,文工团1个,晋剧团1个,歌舞剧团3个;从业人员452人。公共图书馆9个,从业人员113人。群众艺术馆1个,文物站8个,共有从业人员110人。博物馆9个。档案馆9个。2003年末,全市拥有广播发射台138座,其中,中波广播发射台4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3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2.0%;拥有电视转播发射台73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7.3%。年末有线电视用户8.9万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医疗机构418个,其中医院24个,卫生院110个,妇幼保健院9个;卫生技术人员5657人,其中医院2798人,卫生院1300人,妇幼保健院317人。全市拥有病床数4057张,其中医院2649张,卫生院1289张,妇幼保健院101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全市先后参加了国内一些重大比赛,其中,在国内获得了1枚金牌、1枚银牌。全年全市体育人口达到5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39.7%,比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体育产业欣欣向荣,全年销售体育彩票709.8万元,人均达到5.07元,高于全区人均2元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