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全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3.49亿元,增长27.7%。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4.6亿元,增长2.1%;全年建筑施工工程593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45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3.7万平方米,增长1.1%;竣工房屋面积88.5万平方米,下降19.9%;房屋建筑竣工率为66.2%,比上年下降17.3个百分点;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亏损企业个数为20个,增加9个;实现利润1656万元,下降10.2%;实现税金总额6123万元,下降3.0%;建筑施工亏损企业亏损面20%,比上年下降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1025元/人,比上年增加12563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2003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7.0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最好水平(不含大兴安岭森工集团、铁路系统投资和农村牧区投资),完成额达8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0%。在城镇投资完成额中,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49.1亿元,增长29.2%;集体经济单位投资0.6亿元,下降45.5%;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4亿元,增长9.7%;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29.1亿元,增长85.4%。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54.2亿元,增长35.7%;更新改造投资14.3亿元,增长78.4%;其他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121.1%;房地产开发投资7.3亿元,增长4.7%。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62.0亿元,增长40.9%;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完成投资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0%,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0.2亿元,增长28.7%。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构筑出新的产业布局。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1亿元,下降4.5倍。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0.5亿元,增长138.3%,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1.9亿元,增长75.0%。主要公路交通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速度加快,第三产业投资完成49.6亿元,增长25.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15.5亿元,增长14.0%。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4.9亿元,下降16.9%。 投资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全市城镇以上全部施工项目773个,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541个,更新改造新开工项目123个,全年在建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8个,在建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2个,全市大中型基建项目完成投资14.2亿元,增长43.4%。新建公路497.0公里。 五、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销售持续快速增长。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0亿元,增长12.1%,增幅与上年持平。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60.4亿元,增长10.8%;餐饮业完成6.6亿元,增长22.2%;其他行业完成4.9亿元,增长14.0%.从销售地域看:城市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6亿元,增长12.5%,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9%;县及县以下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4亿元,增长11.4%。市的零售总额增幅比县及县以下高出1.1个百分点,城市发展快于农村。 六、对外经济 我市外经外贸企业能够发挥口岸地区的优势,多年来外贸进出口总额始终在全区保持第一位。200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1.5亿美元,增长11.2%,其中:出口1.2亿美元,增长300%;进口10.3亿美元,增长2.8%。 直接利用外资又有新进展。新批外资投资企业14户,合同外资金额1339万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860万美元,增长84.0%,新设的外商投资企业涉及乳制品加工业、畜牧业、制药业、木制品加工业、旅游观光及BOT方式建设经营公路6个行业,投资来源于香港、新加坡、韩国、加拿大4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企业。 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发展。全年共备案国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合同79个,合同总金额0.37亿美元,实现营业额0.16亿美元,外派劳务2604人次。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完成2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3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0%。其中: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16.0亿吨公里,增长5.9%;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1.1亿吨公里,比上年略有上涨。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4.0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7.6%。其中: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2.8亿人公里,下降13.6%;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1.2亿人公里,增长0.4%。全市公路里程已达9947公里,增长4.7%。 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9.1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66.9万门,比上年增长10.4%。全市电话用户已达57.3万户,比上年增长32.0%。全市住宅电话为25.5万户,比上年减少12.3万户,下降32.3%。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1.2%,移动电话用户已达53.8万户,增长57.1%;互联网用户3.6万户,增长11.6%。 旅游业加快发展。2003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0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15.5万人次,增长12.3%;国内旅游者185.8万人次,增长17.7%;国际旅游创汇5500万美元,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12.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旅游业总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5%。 八、金融和保险业 据金融部门提供数据显示: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29.4亿元,增长12.3%,其中,企业存款37.8亿元,增长2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86.1亿元,增长12.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76.2亿元,增长2.0%。其中:短期贷款98.1亿元,下降0.3%;中期流动资金贷款2.4亿元,下降37.9%;中长期贷款73.2亿元,增长9.2%。银行现金收入累计达858.6亿元,增长17.5%,银行现金支出累计达892.2亿元,增长16.6%。收支相低累计净计投放现金33.6亿元,下降2.3%。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为工资性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农副产品采购支出和居民储蓄存款支出。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现有保险险种8大类,保险业务总收入4.61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财产险收入1.0亿元,下降27%;寿险收入3.33亿元,增长4.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28亿元,增长21.7%。全年保险赔付额为0.95亿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0.67亿元,下降12.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年鉴定科技成果4项。其中:获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8项,合同成交金额3114万元,比上年增长4.5%。 教育事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招收本专科学生3191人,比上年增长35.6%。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7700人,比上年增长37.0%。成人本科、专科在校生421人,下降23.8%。普通高中54所,比上年增加2所,招收学生16729人,增长17.7%,在校学生数43281人,增长14.5%,其中:少数民族11645人,增长18.6%。初中222所,与上年持平,招收学生41597人,下降13.1%,在校学生数135236人,下降3.7%,其中:少数民族31460人,下降2.7%。小学校860所,减少77所,招收学生32125人,下降9.8%,在校学生190834人,下降6.7%。学龄儿童入学率99.06%,比上年提高了0.02个百分点。初中入学率为97.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