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5个;博物馆5个;档案馆24个,档案库房面积1719平方米,档案全宗1316个,案卷43.11万卷,全年利用档案达4431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发射台5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2.5%,与上年持平;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19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0.5%,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我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294场。 卫生系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全市各族人民身心健康。全市现有卫生机构1324个,比上年增加65个,医疗卫生单位病床10413张,比上年增加104个。卫生技术人员15644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体育健儿在全国和全区的比赛中获得了很多荣誉。在2003年全国第10届冬运会中,我市体育健儿在全国3419个代表团中名列第14位,并且获大会赋予体育风尚奖;在北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获5公里第4名,10公里第4名的好成绩。在省级比赛中获得41枚奖牌,其中金牌13枚。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率为85.83%,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各地普遍展开,传统体育项目有了新发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2003年全市出生人口19523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457人,人口出生率为7.27‰;死亡人口10522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33人,人口死亡率为3.92‰;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3.35‰。年末全市总人口达269.70万人,比上年增长0.76%。其中:蒙古族人口22.4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25.2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由于各项增资措施的出台和兑现,加之社保资金的落实到位,使全市在岗职工工资得到大幅度提高。2003年全市发放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突破万元,为10819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246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558元,增长1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1.4%。今年我市遭受严重的早灾等多种自然灾害,农民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680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3%,其中,农民1530元,减少584元,下降30.9%;牧民3508元,增长10.0%。农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1%。城镇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6.8平方米。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社会福利院床位数790张,比上年增加130个,增长19.9%。收养人数524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54处,比上年增加110处。 社会保险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年末全市有26.1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3.9%;有58003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注:1.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个别指标为预计数或快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