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赤峰市统计局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19.04亿元,增长66.8%;更新改造完成投资5.76亿元,下降63.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91亿元,增长77.7%,其它投资完成9.59亿元,增长160.0%。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明显增加。在定期统计的145.31亿元投资中(不含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66亿元,比上年增长71.1%,增幅分别高于二、三产业5.9和32.2个百分点,投资所占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48.28亿元,增长65.2%,其中:工业完成45.10亿元,增长5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0.37亿元,增长38.9%。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45.20亿元,增长4.3%,其中:交通运输邮电投资24.97亿元,与上年持平;水利管理投资3.83亿元,增长76.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3.44亿元,增长6.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2.96亿元,增长3.5%。全年新增固定资产8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新建公路2209公里;改建公路800公里;改建独立公路桥梁1059米。

五、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运输承运能力进一步加强。据市交通局抽样调查推算,2004年,全市公路货运量6823万吨,货物周转量40.29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2600万人,客运周转量14.64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92亿元,增长4.7%。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65万门,比上年增长27.5%,程控电话比重为100%。市内电话用户达到52.4万户,增长13.9%,其中住宅电话42.2万户,增长11.1%。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所占比重为55.8%。新的业务不断发展,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8.57万户,增长11.5%。

旅游事业蒸蒸日上。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3%,其中:海外游客9896人次,国内游客309.0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12.90亿元,增长46.6%,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3.9%,其中:国际旅游创汇313.86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2.66亿元。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销售稳定增长。2004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18.09亿元,增长20.5%,增幅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14亿元,增长22.2%;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79亿元,增长19.8%;县以下实现26.16亿元,增长17.6%。餐饮业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销售额达到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2.9%。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外贸出口总额实现64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三资”企业出口27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2%;自营企业出口3700万美元,增长10.7%。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增加。2004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5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6.95亿元,增长16.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保险事业运行平稳。全年财产保险金额257.84亿元,比上年下降15.8%,保费收入11187万元,比上年增长6.3%,已决赔款金额6265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年末人寿险承保人数121万人,比上年增加49万人,保费收入46331万元,比上年增长19.8%,赔款9132万元,增长61.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稳定发展。全市普通高校1所,招收学生3170人,在校学生6890人,毕业生3170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招收学生3712人,在校学生10023人,毕业生4919人。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显著。全市初中在校学生24.16万人,初中入学率98.24%,比上年上升0.37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31.8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75%,比上年上升0.10个百分点。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52%和0.07%。

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较快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初升高升学率达到61.1%,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13.5 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毕业学员20.48万人,成人中小学毕业学生18574人。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有新发展。

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16.08万平方米,危房比例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15549台,增长26.4%,图书795万册,增长3.8%。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年鉴定科技成果60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0项,其中获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年内签订技术合同17项,合同成交额1821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3个,博物馆8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差转台346座,其中一千瓦以上9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2.5%,电视混合覆盖率84.4%。《赤峰日报》全年出版9645千印张。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08个,其中医院387个,实有床位1.09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73万人。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卫生防疫、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断加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51次,参赛人数3.22万人次,其中体委系统举办14次,参赛人数1.02万人次。全年发展二级运动员4人。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中小学在校学生中有71.29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6.30%。全市老年体协组织已发展到3224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28.8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0.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十一、环境保护和气象

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加大。2004年,全市共完成785个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和611个污染项目的治理。一是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年完成水污染治理项目24个,开工在建项目3个,总投资1.47亿元。二是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全年共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587个,总投资2.63亿元。2004年全市又有308家饮食企业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456家饮食企业拆除了原煤散烧炉灶,改用清洁燃料。我市的大气质量明显提高,城区空气环境质量II级以上的天数为237天,较上年多出13天。

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全面加强。2004年,是我市自然保护区晋级最多的一年。乌兰布统、黄源自然保护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桦木沟、黄岗梁自然保护区已通过自治区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通过,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顺利通过评审,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已上报国务院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