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1 赤峰市统计局

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新成绩。2002年末我市自然保护区达到25个,总面积1104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3%;生态示范乡26个、生态示范村106个,为我市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和绿色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全球五百佳环境奖”。

气象服务取得明显进展。在全年地面测报14万个基数中,错情率仅为万分之一;6次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服务效果突出;高空探测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20部增雨火箭落户我市;人工增雨、高炮防雹工作为农牧业增产增收做出了贡献。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继续下降。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全市总人口为 455.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9‰,下降1.6‰,人口死亡率为4.7‰,下降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0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1元,增长9.1%,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实现6021元,增加460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683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47元,比上年增加119元,增长6.9%。农牧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531元,比上年增长9.3%。

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积18.17平方米,增加2.77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18.17平方米,增加0.41平方米,其中: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8.63平方米,增加0.58平方米。牧民人均住房面积12.92平方米,减少0.04平方米。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4]

十三、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6706张,收养4998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92处。社会救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的达5.17万人,妥善安置了1119名退伍军人的生活和就业。

社会保险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年末全市有16.82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4.77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1%、11.7%。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积、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为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