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1 通辽市统计局

十一、人口

年末全市总人口309.30万人。年出生人口2.50万人,出生率为8.1‰,年死亡人口0.97万人,死亡率为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比上年低0.8个千分点;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34.79万人,非农业人口74.52万人;乡村人口221.92万人,占71.7%,城镇人口87.38万人,占28.3%;蒙古族人口139.26万人,占45.0%;男性人口157.39万人,女性人口151.92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随着各项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实、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

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9581元,比上年增加1945元,增长25.5%。其中:国有单位人均9578元;集体单位人均7762元;其他单位人均10685元。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60元,比上年增长15.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12元,增长11.6%。农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70元,增长14.3%,人均纯收入2483元,增长14.7%;人均消费支出1505元,下降10.0%。

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7.1平方米,比上年略有增加;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18.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高于城镇居民1.5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达到18.7万人,同比增长2.9%,离退休人员3.4万人(不含财政开资人员),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全市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的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达17.5万人,比上年增长33.6%,参保率大幅提高。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299个,其中,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13个,社会福利院2个,光荣院3个,农村敬老院107个。拥有床位2883张,年末在院人数1996人。全市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由上年的4.0万人增加到7.3万人。全年发放城镇低生活保障资金达4000多万元,有2.9万户低收入家庭得到救助;农村有1.4万人得到定期救济,有4.3万人次得到临时救济。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