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9.88,比上年提高68.2点,创历史新高。其中,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7.13%、127.05%和9.66%,分别同比提高5、19.06和1.48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16.73万元/人,提高7.39万元。流动资金周转率2.89次,提高0.64次;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90.68亿元,增长78.6%;利税实现71.4亿元,增长82.1%;利润实现41.68亿元,增长107%;全年产销率98.8%,产销衔接基本平衡。 全年原煤产量2310万吨,增长31%;发电量138.35亿千瓦小时,增长24.6%。其中,风力发电9.59亿千瓦小时,增长2.32倍;铁矿石原矿量1238.74万吨,增长1.31倍;钼精粉8890吨,增长1.71倍;铁精粉295.99万吨,增长80%;十种有色金属16.59万吨,增长61.5%;黄金10712千克,增长2.59倍;白银1142千克,增长4.17倍;粗钢57.96万吨,增长4.18倍;粗铜7.09万吨,增长84.4%;水泥325万吨,增长20.3%;农用化肥(折纯)19.3万吨,增长24.8%;精制食用植物油4.07万吨,增长2.68倍;鲜冷藏冻肉10.88万吨,增长42.2%。饮料酒25155万升,增长3.5%。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17个,比上年增加7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90.3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920.4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87.3%和108.4%,房屋建筑竣工率84.4%。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利润4.64亿元,实现税金4.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3%和14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415.13亿元,增长35.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145.34亿元,增长26.8%;集体经济单位投资7.98亿元,增长58.4%;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31.17亿元,增长43%;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130.64亿元,增长36.4%。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56.04亿元,增长48.4%;中央项目完成投资59.09亿元,增长56.1%。 从产业投资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5.82、217.58和151.7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投资的11%、52.4%和36.6%,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下降1和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4.2个百分点。从行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210.16亿元,增长44.7%,占规模以上投资的50.6%,所占比重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水利及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实现29.1%、188.7%和61.7%的较快增长。从登记注册类型看,非公经济类型增速快于公有制经济类型。外商及港澳台商完成投资6.7亿元,增长138.1%;私营经济完成投资63.98亿元,增长73.1%。 2007年全市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有87个,比上年增加9个,完成投资185.52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44.7%。其中,赤峰至通辽高速公路完成10.97亿元,赤峰至大板高速公路完成12.8亿元,京能新能源煤矸石电厂完成7亿元,红山物流园区一期建设项目完成6.8亿元,大唐新能源大夫营子乡东山二期工程完成5.28亿元,赤峰至大板至白音华铁路完成10.68亿元。 五、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0079公里,比上年增长3.1%,其中等级公路率达到78.3%。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7919万吨,增长2.2%;货物周转量48.01亿吨公里,增长3.7%。公路客运量2838万人,增长3.2%;客运周转量15.62亿人公里,增长2.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9.04亿元,增长23.7%;邮政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14.1%。全市电话用户达到66.36万户,增长4.3%,程控电话比重为100%。其中,住宅电话55.9万户,增长22.2%;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8万户,增长5.3%。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11万户,增长27.4%。 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其中:海外游客2.5万人次,国内游客409.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40.8亿元,增长30.5%,相当于生产总值的6.9%,其中,国际旅游创汇9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40.08亿元。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分城乡看,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100.43亿元,增长20.9%;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51.19亿元,增长19.3%;县以下40.58亿元,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9.42亿元,增长17.7%;零售业零售额111亿元,增长20.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96亿元,增长25.4%;其他行业7.82亿元,增长14.2%。 七、对外经济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418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进口34877万美元,增长47.8%;出口6981万美元,增长5.3%。在进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完成6291万美元,下降24.9%;自营企业完成35567万美元,增长62.8%。 全年合同外资额109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743万美元,增长9.2%。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9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5.21亿元,增长17.9%。各项贷款余额279.59亿元,增长24.1%。 全年财产保险金额实现106.97亿元,比上年增长5.3%;保费收入3.63亿元,增长65.1%;已决赔款金额2.02亿元。年末人寿险承保人数9.4万人次,增加1.9万人次;保费收入6.25亿元,增长9.9%;赔款金额377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赤峰学院全年招收学生2550人,在校学生8058人,毕业生2048人;赤峰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全年招收学生1580人,在校学生3387人,毕业生80人;5所中等专业学校全年招收学生6827人,在校学生14363人,毕业生2931人。 年末全市初中和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18.44万人和30.03万人,入学率分别为99.14%和99.34%,辍学率分别为0.83%和0.1%。初升高升学率达到84.84%,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17.2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有新发展。 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19.48万平方米,危房比例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22191台,图书900.6万册。 全年鉴定科技成果10项,其中获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年内签订技术合同102项,合同成交额1826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1个,博物馆7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差转台201座,其中功率一千瓦以上44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3.9%,电视混合覆盖率92.2%。《赤峰日报》全年出版5080千印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