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1 吕梁市统计局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200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全市总人口为355.4万人,比去年增加2.3万人。其中男性、女性各占总人口的51.9%、48.1%。出生人口45117人,人口出生率为12.74‰ ;死亡人口21557人,死亡率为6.09‰;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为118.1万人和237.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5‰。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419元,增长26.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30.5元,增长13.5%,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于调资政策的拉动、投资渠道的拓宽。据统计,人均工薪收入7188元,同比增长15.6%;人均财产性收入202.9元,同比增长21.9%;人均转移性收入1661.4元,同比增长11.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62.4元,增长23.7%,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乡镇企业从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以及家庭经营收入,这三项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千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消费结构趋向发生变化。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735.5元,比上年增加796.4元,增长13.4%。在八大类消费支出中,更多的投向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支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9%、23.6%、18.9%、52%,占到消费总支出的59.1%。

就业社保工作不断加强。2006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13万个,再就业岗位1.5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2.78%;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60%,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参合农民达到128.2万人,参合率达到87.89%。“两个确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城乡低保、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保险、再就业等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2.69亿元,发放率达到100%。

十、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扎实有效。2006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14个,其中有资质的4个,有监测能力的8个;风景名胜区4个,自然保护区10个(包含5个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面积上升到1901.28平方公里。

2006年,全市全年累计投入资金9700多万元用于集中供热工程,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45%,比去年增加5个百分点。市区烟尘控制区面积从8.31平方公里增加到12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从58.4%增加到84.3%。据监测结果表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累计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为182天,占总监测天数的50%(364天)。

注:1、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