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1 临汾市统计局

全年全市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原煤开采29万吨,洗煤101万吨,焦炭197.3万吨,铁矿石开采5万吨,烧结铁矿8.5万吨,炼铁103.5万吨,铜冶炼3.5万吨,锌冶炼2.6万吨,水泥18.2万吨,硫酸12.6万吨,氮肥折合量1.3万吨,染料0.2万吨,炭黑O.3万吨,啤酒5万吨;新增变电设备(1l万伏及以上)21.6千伏安,有效灌溉面积4.3万亩等。

“九五”期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8.7亿元,为“八五”时期的2.7倍,平均每年增长27.4%。

五、能源

能源工业继续向加工转化调整。2000年,全市紧紧抓住能源市场不断趋好的机遇,继续贯彻落实全国煤炭工业关井压产精神,全面实施能源工业投资向加工转化倾斜的战略,加大对二次能源投入,促进了能源生产和效益的回升。全年全市能源工业投资完成14.22元,增长91.6%,其中用于煤炭工业投资1.65亿元,用于炼焦投资5.98亿元,用手电、气6.6亿元。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814万吨,增长5.58%;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2899万吨,增长3.45%。

全年全市共向省外输出煤炭653.6万吨,增长13.01%,外运量占到生产量的15.9%。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新建、改建公路362公里,新增通油路乡3个,通油路村27个。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714公里,增加359公里,增长4.3%。其中:一级公路141公里,二级公路1222公里,三级公路3186公里。全市3374个村全部通了公路,94.6%的乡镇和88.5%的村通了油路。

运输能力保持增长。全年全市全社会公路客运量4171万人次,下降8%;公路客运周转量17.53亿人公里,增长4.9%;全社会公路货运量5773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23.1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3.9%和2.8%。

邮电通讯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7.01亿元,增长41.4%。新增电话已装交换机容量5.67万门,新增住宅电话用户6.63万户,新增机动电话用户1.78万户。到年末,全市无线寻呼容量18万户,增长80%,电话已装交换机容量35.86万门,增长18.7%,长话电路总数5325路,增长76.5%,实装电话27.087Y部,其中,住宅用户电话23.45万部;农村用户电话7.96万部;移动用户电话7.7l万部。全市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每百人5.7部上升到7.7部。

七、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中见活。随着国民经济的加快发展和国家增加中低阶层收入、延长节假日刺激消费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显现,以及一批新建和扩建骨干市场的投入营运,有效地刺激了消费需求,市场销售呈加快趋势。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亿元,增长7.7%,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9.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3.5亿元,增长5.9%,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5亿元,增长8.9%,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1.1%。全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2亿元,增长8.3%;餐饮业零售额4.5亿兀,增长15.5%;农业生产者零售额8.9亿元,下降1.4%;制造业零售额2.5亿元,增长3.8%。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商品成交总额4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生产资料市场成交总额2.42亿元,增长4.6%。“九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3.3%。

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观。全年限额以上51户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人净额23.37亿元,增长45.7%,其中批发业增长53%,零售业下降6%;实现利润总额871.7万元,增长38%,其中批发业增长47.6%,零售业下降54.8%。分行业看,石油及制品批发业较为突出,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122万元,增长84.3%。

八、外经济贸易

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2000年,在国际经济升温、出口环境好转、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以及企业自营出口扩大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我市外贸出口大幅回升,扭转了上年大幅下滑的局面。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753万美元,增长1.7倍,其中进口1019万美元,增长1.4倍,出口3734万美元,增长1.8倍,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2714万美元。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商品出口遍及六大洲的36个国家和地区,改变了以亚州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格局。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全年新增出口商品占全市出口商品总值的25%,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比例为6:4,改变了以焦炭出口为主,商品单一的历史。出口实体出现多元化,有出口实绩的各类进出口企业达到22家,比上年增加10家。特别是县市外贸及民营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市县外贸公司共同出口创汇的新格局。

外经工作取得新成绩。2000年,我市积极组团参加了华东、大连、昆明、厦门、深圳、广州、乌鲁木齐等各类外经贸洽谈会,进一步扩大了贸易渠道,筹建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山西代表处临汾分部已获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全年全市新批报三资企业9家,合同利用外资4724万美元,增长168%。

旅游事业有新发展。2000年,我市新增旅游星级酒店10家,旅行社3家。年末,全市星级酒店达到18家,旅行社12家。以黄河根祖文化游为主线,黄河壶口国际旅游月、洪洞古槐寻根祭祖节、中镇霍山州署旅游月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来我市旅游、访问、从事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9561人次,增长16.4%;旅游外汇收入171.4万美元,增长44.3%。

“九五”期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1.67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6.6%。全市新批三资企业33家,实际到位外资4154万美元,为“八五”期间的2.2倍。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持续增加。2000年,全市财税部门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收入征管,完善支出管理,确保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支出预算较好执行,扭转了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速逐年下滑的势头。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4.93亿元,增收1.77亿元,增长13.5%。一般预算收入8.82亿元,增长12.1%,其中,工商税收5.74亿元,增长10.%;农业四税6966万元,增长2.3%;企业收入4141万元,增长117.7%。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7.16亿元.增长14.7%,其中,生产建设性支出增长2.3%,各项事业发展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分别增长14.2%和17%。按现行财政体制,除霍州外,其余县市区当年均实现收支平衡。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稳步增长,贷款投入不断加大,现金投放适度平稳。年末,全市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45.78亿元,增长15.34%;狭义货币(M1)余额84.29亿元,增长15.61%;市场流通中现金(MO)余额54.87亿元,增长11.8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3.09亿元,比年初增加27.0亿元,增长16.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41亿元,增长15.8%,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55.34亿元,增长14.5%。储蓄存款趋于短期化,活期存款增量占比上升25.93个百分点。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1.12亿元,下降1.44%,剔除资产剥离17.85亿元,实际新增贷款15.78亿元,增长ll%。在改善资金运作环境的同时,各级人民银行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全年人民银行累计发放再贷款12.5亿元,发放支农再贷款8.83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8.9亿元,现金支出50.37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47亿元,增长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