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1 晋中市统计局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758个,床位10494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卫生监督所6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3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05万人,执业医师5061人;卫生防疫人员59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3.52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5年,全市有体育馆5个,体育场14个,田径场7个。举办县级以上综合运动会57次,单项比赛185次。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锻炼和健康活动进一步发展,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13次,其中千人以上健身活动59次,参加人数15.08万人次。

十、资源和环境保护

耕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年末耕地总资源面积508.62万亩,比上年减少了7.97万亩,下降1.54%。常用耕地439.95万亩,比上年减少8.85万亩,下降1.96%。有效浇灌面积142.5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16%。

能源消费总量有所上升。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为55.3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3401.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原煤3418.5万吨,增长3.9%;电力41.0亿千瓦,增长18.2%;洗精煤797.5万吨,增长24.4%;焦炭38万吨,下降32.7%。单位产值能耗明显下降,万元产值能源消费量为9.56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1.08吨标准煤。

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200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市区空气二级质量天数达到209天,比上年增加41天。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烟尘控制区总面积29.2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4个,噪声达标区面积18.8平方公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43.6%,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本年完成投资额35318万元,施工污染治理项目163个,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79880万元。

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全市有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达265.4千公顷。汾河、海河流域污染治理状况有所好转。两流域共监测6个断面,有4个水质断面为劣V类标准,另外2个为Ⅳ类水质断面。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取得积极成效。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6661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21849人,死亡率为7.11‰;全年净增人口148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0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重达39.5%,乡村人口为18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重60,5%。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58.7万人,女性人口为149.3万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6.25,比上年降低O.0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经济的较快增长给城乡居民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33.1元,比上年增长15.7%;晋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80.6元,增长13.5%;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659.5元,增长13.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15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72元,增长9.4%。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1.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9%。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344元,增长20.5%;年末私人轿车拥有量为25962辆,比上年增长54.9%。

城乡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0.5平方米(城镇居民生活抽样调查数),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3.4平方米(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年末全市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0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53个。床位数1436张,福利院收养人数794人;全市有5.97万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有107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有22.88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有25.20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职工17.70万人;有7.51万名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全市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全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46万人,其中职工15.89万名;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11.18万人。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晋中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为抽样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