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7个,艺术表演团体7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3个,文馆所6个,乡镇文化站69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00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3座。全市年末电视综合覆盖率98.5%、广播综合覆盖率94.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56285户,比上年增长3.1%。每千人拥有计算机83.9台,比上年增26.5台。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5.24万册,增加0.6万册。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141个,其中医院42个,卫生院69个,门诊部6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监督所7个,急救中心1个。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738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3486人,注册护士1067人。卫生机构实有床位4523张,其中医院床位3589张,卫生院拥有床位934张。年末全市每千人拥有医生3.4人,每千人拥有病床2.98张,分别比上年增长0.4%和3.2%;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为60.1%,比上年末提高15.73个百分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3.3%。 全年全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3777例,报告死亡2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49.9538人/10万,死亡率0.1324人/10万。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39.76人/10万,比上年下降21.37%;婴儿死亡率为4.77‰,下降了4.6%。 年末全市城市辖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覆盖了城市辖区人口197669人,覆盖率达54.2%。全市有五个县(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3.3%,比上年提高3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721179人,参合率达85.35%。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种体育比赛活动120次,参加总人数12万人次。体育彩票销售1620万元。全年全市共夺得省级比赛铜牌3枚。在6月份举行的山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资格赛上,我市共有28人取得省运会资格。年末全市共有群众健身辅导中心、站点120个,体育指导员150人,其中一级5人,二级70人,三级75人。全市常年坚持体育健身锻炼的人数达48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52.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3万人。其中女性人口73.68万人,男性人口78.98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2。人口自然增长率6.1‰,比上年下降0.54个千分点。分城乡看,城镇人口66.89万人,乡村人口85.77万人,城镇化率为43.8%。 表4:200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市总人口 其中:城镇 乡村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1-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其中:65岁以上 1526556 668889 857667 789763 736793 292946 1043859 171738 121514 100 43.82 56.18 51.73 48.27 19.19 68.38 11.25 7.96 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779元,比上年增长19.6%,收入水平在全省的位置由上年的第七位跃升到第五位,增长幅度位居全省第三。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4%,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3458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企业单位增资额度最高,人均增加5165元。 图7:2003-20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146.6元,比上年增长22%。收入水平比上年前移一位,居全省第六位,增长幅度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3004.5元,比重占到73.5%,同比增长23.3%;工资性收入985.1元,比重为23.7%,同比增长21.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8%,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 图8:2003-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为1384.3元,比上年增长41.5%,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9.5个百分点;城镇占人口20%低收入者收入为4923元,增长28.7%。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1102人,比上年末增长3.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5365人,比上年增长5.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1182人,比上年增长1.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6385人,比上年增长1.9%。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165人,比上年增长75.4%。年末享受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468人, 比上年增长5.7%。全年城镇居民有57162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3847人;农村居民有65946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4104人。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75.8%,比上年下降5.2%。农村65岁以上的老人有31288人享受到政府每月30元的养老补贴。 年末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6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953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500.3万元,受益8306人次。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文化产业建设项目达到13个,比上年多11个,其中本年新开工建设项目6个,比上年多5个。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37.2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2.1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71.3%,提高12.1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91.6%,提高63.5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4%。农村铺开的户用沼气池、大型沼气池、秸秆气化、户用生物质能炉示范工程完成9003户,安装太阳灶上千台。 全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6.5万吨,比上年下降5.17%;化学需氧量排放1.3万吨,比上年下降3.7%。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比上年多16天,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三级标准。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39人,比上年下降25.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421人,比上年下降0.432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11人(含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平朔分公司),下降0.2%。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01起,减少32起,下降7.4%;死亡125人,减少17人,下降11.9%;直接财产损失187.29万元,增加13.9万元,增长8%。 说明:1.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