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基础设施得以改善,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7%,旅游总收入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六、对外开放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项目130个(不含北部新区),协议投资49.7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6个,新外派国际劳务106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5个,已投产企业20个,当年合同利用外资25800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9000美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9352,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出口28352万美元,增长60.2%。 七、交通运输、邮电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占第三产业比重达20.6%。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70533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73188万吨公里;年末全区公路里程达2251公里;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达2.81万辆;固定电话用户达16.93万部,其中小灵通用户6.69万户,移动通讯用户达40.93万户,比上年增长18.6%。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速,互联网用户达29718户,比上年增长52.3%。全年邮政业务总量达40685万元,邮政业务收入391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和11.1%。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10074万元,增长58.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6493万元,增长58.2%,不含北部新区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05789万元,比上年增长44.5%。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636098万元,比上年增长34.3%,不含北部新区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226458万元,增长37.1%。 金融运行保持较快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75.45亿元,较年初绝对额增加48.6亿元,比年初增长21.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43.99亿元,增长23.8%。全社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81.35亿元,比年初增长28.1%,高于存款增速6.7个百分点;短期贷款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年末短期贷款余额48.01亿元,仅比年初增长4.0%,其中工业贷款5.33亿元,比上年下降1.3%,商业贷款1.51亿元,下降34.3%。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73.86亿元,增长18.8%,现金支出59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保险业务稳定发展。全年各项保费收入达19757万元,比上年增长23.5%,赔付支出3624万元,比上年增长18.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整合科技资源,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大力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年组织实施国家、市级各类科技项目63项,其中国家和市级重点科技项目9项,区级重点实施科技项目10项。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区级科技三项费投入达1000万元(不含北部新区),争取科技部、市科委科技项目拨款250万元;认证登记技术合同项目24项,合同成交额1626万元。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新型办学模式,使渝北教育环境更优化,教育资源更丰富,教育成果更丰硕。全年普通高考参考人数4656人(不含北部新区),上线3614人,上线率达77.62%,重点本科上线人数329人,本科线人数1640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成人教育等也取得显著成效。 教育布局得到优化,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深入实施。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52所,在校学生4.51万人,小学266所,在校学生5.63万人,幼儿园117所,在园幼儿1.6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全年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50余场,其中大型文艺演出、专场晚会12场次,主要有“2005年重庆文学颁奖典礼及文艺演出”、“迎新春文艺演出”、“抗旱救灾表彰大会文艺演出”、“双拥文艺演出周活动”、“重庆龙溪美食文化节”、等,文艺创作成绩斐然,文艺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45件,其中国家级22件。文化产业特色日益突出。坚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送文艺演出7场、图书7500册、电影411场,直接受益群众42万人次。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本部分不含北部新区)。坚持以社区为主要阵地,以举办群众性体育竞技活动为载体,发动、组织、指导群众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比赛,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断增加。举办区级大型运动会7次,发展等级运动员15人、等级裁判员12人。开展了龙狮拜年、武术和火龙表演,举办了“首届全运会暨残疾人运动会”、“第四届女职工运动会”、“第一届公务员杯”、“体彩杯”等群众运动会,开展了渝北区小学生田竞运动会。竞技体育再结硕果,获得市级金牌29枚、银牌12枚、铜牌11枚;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参加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获金牌12枚、银牌10枚、铜牌3枚。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绩突出,全区共有36.75万农民参加,参合率72.5%;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区、镇(街道)、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得到发展和巩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下降12.6%,无甲类传染病发生,监督合格率达85%,四苗全程接种率达94.7%;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已新建2个市级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市级规范化社会卫生服务站,创建1个市级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末全区拥有各级卫生机构4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223张,执业医师、助理691人,注册护师、护士402人。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城建投资7.92亿元,其中城市道路桥梁完成投资4.56亿元;年末城市道路达326.54公里,道路面积755.9万平米,其中人行道面积273.5万平米,桥梁16座,路灯16492盏,城市公共绿地面积422.8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公厕77余座。 城市公用事业不断发展。年内新增多条公交线路,城市营运车辆增多。全区天然气供气量6378万立方米,年末生活用气人口28.2万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28.17万吨。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健全,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年末有污水处理厂3个,日处理污水能力6万吨,全年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18个,完成污染治理投资6253.5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6.8%。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达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