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渝北区统计局 (二00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长江上游空港强区目标,全面落实“1233”发展思路,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强化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需求得到有效增加,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协调进步,和谐渝北建设扎实推进。 一、综合 全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综合实力继续增强。加大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6849元增加到20586元。 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6亿元,下降9.4%;第二产业增加值92.22亿元,增长38.8%;第三产业增加值78.23亿元,增长16.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1∶46.4∶45.5调整为6.9∶50.4∶42.7。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看:二产业贡献突出,贡献率达72.3%,拉动经济增长18.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经济增长17.7个百分点;三产业贡献率为30.8%,拉动经济增长7.7个百分点。 当前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重大产业化项目较少,投资主体比较单一;农村基础条件较差,农民增收的基础还较薄弱等。 二、农业 面对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抓手,拓宽农民就业及增收渠道,弥补因灾害影响给一产业带来的损失。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08亿元,同口径比上年下降5.25%;实现农业增加值12.6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下降9.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78.25万亩,粮食总产达18.30万吨,较上年下降29.5%。蔬菜总产达32.01万吨,下降3.7%;水果总产达2.79万吨,下降10.3%;生猪出栏45.52万头,增长0.3%;家禽出栏829.53万只,增长14.6%;羊出栏7.1万只;肉兔出栏85.64万只;肉类总产量达5.04万吨,增长4.3%。全年奶产品达1.81万吨,增长1.1%;禽蛋4944吨,下降3.5%。 农业投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财政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达6522万元,较上年增加1465万元,增长29.0%,有力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3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9.31万亩,比上年增长6.9%,农业基础设施水平逐渐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工业生产高速增长、贡献突出。全年共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74.97亿元,比上年增长54.0%,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70.8%,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7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3户,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4.78亿元,比上年增长71.9%,轻重工业比重为15.9∶84.1。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18亿元,比上年增长41.0%;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6.60亿元,比上年增长79.4%。从分所有制经济看,股份制经济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全年股份制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0.55亿元,同比增长105.6%。 工业经济效益质量提升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52.19亿元,比上年增长65.6%。利润总额达2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4%,利税总额达46.48亿元,比上年增长80.5%。产销状况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7.2%。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220.6%,较上年提高53.8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7.8%,提高1.3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149323元/人,比上年增长55.9%。 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269.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3.9%,实现工业增加值54.87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6.3%;实现利润总额21.00亿元,利税总额39.09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9%和84.1%;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发展强劲,总产值达2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增长04地支持建筑业发展势头较好。受基本建设和房地产项目的拉动,我区建筑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25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7%。年末拥有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275户,其中一级建筑安装企业8户,建筑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需求有效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断增大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投资总额在全市40个区县中连续六年保持第一。随着北部新区、两路城区、龙溪城区“三大板块”的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增快,全年基本建设投资额达172.3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1.5%;房地产开发受住房消费热点刺激,发展较好,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区区域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08.09亿元,比上年增长3.8%,房屋施工面积达1330.5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达344.9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59.9万平方米,销售额达106.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5%、13.4%、23.3%、18.2%。 投资合理性不断增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产业完成投资0.95亿元,增长84.1%;二产业完成投资56.56亿元,增长27.9%,其中工业投资54.90亿元,增长32.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9.6%;三产业完成投资222.94亿元,增长23.5%。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稳中趋活,汽车、餐饮继续引领消费热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批发零售业达42.93亿元,比上年增长39.2%,餐饮业继续保持活跃,零售额达8.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限额以上企业发展较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31.88亿元,比上年增长56.4%,比零售总额增幅快20.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达3.33亿元,比上年增长42.1%,比零售总额快5.9个百分点。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消费结构悄然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