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渝北区统计局 (二〇〇六年二月十五日) 2005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全区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协调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5.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7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68.08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增加值65.68亿元,增长16.0%。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1%、46.8%和45.1%,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上升1.1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 人均GDP1687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行业支柱产业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投资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偏大;区内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农民增收和农村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多。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色农业”、“三大经济带”和“百里花卉长廊”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粮食平稳发展、农业全面增效、农民提速增收的特点。 农业投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5年财政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达5057万元,比上年增长15.0%,有力地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2005年由于受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粮食生产平稳发展。粮食播种面积为78.74万亩,比上年减少0.8%,全年粮食产量25.97万吨,比上年增长0.8%。油菜籽产量3687吨,增长51.0%。蔬菜生产继续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全年蔬菜产量33.25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全年水果产量3.11万吨,比去年增长7.6%。 畜牧业发展良好。2005年小家禽出栏712.76万只,兔出栏70.5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1.7%、19.7%,羊出栏5.67万只,比上年下降3.2%,生猪出栏45.38万头,比上年增长2.2%,牛奶产量17922吨,比上年下降11.8%。蚕茧产量1110吨,下降12.8%。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8%。 林业、渔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400公顷,水产品产量7254吨,比上年增长2.1%。 三、工业 我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工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200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46.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4个,比上年增长31.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43.8%。从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4%;集体工业完成总产值1.72亿元,增长202.4%;股份合作工业完成总产值0.93亿元,增长208.6%;股份制工业完成总产值100.74亿元,增长8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总产值107.27亿元,增长18.0%;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总产值1.51亿元,增长93.7%。其中第一支柱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4.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8%;轻工业完成产值41.26亿元,增长23.0%;重工业完成产值174.71亿元,增长49.9%。 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效益下滑的影响,工业经济效益平稳略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6.60亿元,增长50.9%;实现利税总额26.11亿元,增长23.3%;实现利润总额9.19亿元,下降23.9%。产品销售率102.3%,提高7.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5.1%,比上年下降46.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以亚太市长峰会为契机,加快我区基础设施投入;北部新区各组团的基础设建设快速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不断扩大。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继续位居全市各区县市首位。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25.20亿元,比上年增长28.9%。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工业性生产项目投资增多,工业生产性投资40.20亿元,增长39.4%。以空港工业开发园区、两路工业园区、北部新区内的工业性项目为代表的工业生产投资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增添了后劲。全年完成建设与改造投资120.41亿元,比上年增长5.9%。在投资总额中交通、电力、通信等市以上跨区投资重点项目在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1亿元,比上年下降32.5%。农村集体、城乡私人等固定资产投资也取得新发展。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总额104.15亿元,比上年增长88.6%,其中住宅完成投资7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竣工房屋面积30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4.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56.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0.9%。房屋销售形势好,全年实际销售房屋面积达291.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0%,销售额达90.19亿元,增长124.6%。商品房空置面积减少,2005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36.38万平方米,比2004年末下降4.3%。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1.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7%。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4.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个百分点。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2005年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含乡村道路)189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达到1000公里。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3565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8.99%,其中公路83273万吨公里,增长63.4%,民航25342万吨公里,增长22.1%;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34.1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公路4.72亿人公里,增长137.4%,民航29.34亿人公里,增长23.8%。空港旅客吞吐量605.81万人,比上年增长15.8%,货物吞吐量10.09万吨,增长15.2%。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5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邮电业务总量37275万元,比上年增长31.9%。年末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达18.47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3.33万户,比年初增长4.1%,其中乡村电话用户3.07万户,下降15.2%,城市电话用户10.25万户,增长11.7%。年末移动通信基站数273个,比年初增加30个,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4.5万户,比年初增长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