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2001年2月17日)

2000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三年变样、五年变强、富民为本、强区升位”的总体目标,突出重点,开拓进取,奋力实干,努力扩大内需,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和扭亏脱困进程,强力推进二期移民,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加强区际交流与合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1.21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22.15亿元,增长8.5%。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9.5%,不仅增幅止跌回升,而且是近三年来增速最快的。高于1999年3.1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2000年增长8.0%和重庆市增长8.5%的速度,表明万州经济发展开始走出低谷。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19.8:46.7:33.5调整到17.8:48.1:34.1,二、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得到提高。

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据区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调查,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1%。分类价格水平上涨的有:医疗保健类上涨5.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0.6%,居住类上涨3.2%,服务项目上涨29.5%。分类价格水平下降的有:食品类下降5.6%,衣着类下降2.8%,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2.4%,交通和通讯工具下降7.2%。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9%。

社会从业人员有所增加。据初步统计,全社会从业人员94.85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3.6万人,比上年减少0.9万人;在岗职工13.4万人,比上年下降6.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不牢,城镇化水平低,移民搬迁困难多,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城乡居民就业压力大。

二、农业

2000年,全区农业生产继续全面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

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粮食播种面积减少2.3%情况下,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5.4万吨,比上年增长0.03%。

主要经济作物快速增长。油料作物通过扩大面积和提高单产,产量达到9501吨,比上年增长28.8%;水果产量93070吨,增长14.8%;烟叶产量2049吨,增长17.6%。

畜牧业继续增长。全年生猪出栏91.9万头,比上年增长2.5%;牛出栏18071头,增长6.6%;山羊出栏98476头,增长8.7%;全年肉类总产量7.42万吨,比上年增长4.1%;蚕茧产量1141吨,增长12.2%。

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8万亩;新增封山育林面积6.1万亩,累计达到16.9万亩。同时,退耕还林(草)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防洪抗旱能力增强。年末拥有农用动力机械总动力26.12万千瓦,增长3.3%。农用排灌动力机械9167台,增长34.4%。各类农用拖拉机885台,增长12.7%,农用运输车1054台,增长2.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97万吨,下降2.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8.1万亩,比上年增长2.3%,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9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0年,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区工业大会的推动下,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实现整体扭亏,万州工业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据统计,全区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比1999年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快于全市工业增长速度9.7个百分点。全社会工业增加值为18.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8%,比重庆市高2.4个百分点。

重点企业支撑作用突出。全区确定的8户重点企业,实现不变价工业总产值7.57亿元,占全区104户规模以上企业的34.7%;实现销售收入9.88亿元,占43.6%;实现工业增加值3.95亿元,占53.9%;实现利税总额17987万元,占84.2%;实现税金总额10633万元,占60.6%;实现利润总额7354万元,高出104户企业92.6%。

工业经济效益实现整体扭亏为盈。据统计,全区10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实现利润总额由上年亏损5812万元,转为盈利3819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1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69.7%;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47.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73.2,与上年同口径比较提高25.7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有资质等级四级及其以上的建筑企业152个。实现利润4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实现税金总额9159万元,比上年增长1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增发长期国债、增加投入和二期移民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包括跨区项目及限额以下投资完成额)达到41.36亿元,增长13.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15亿元,增长30.1%;更新改造投资6.07亿元,增长1.8%;房地产开发投资9.76亿元,增长25.9%。在投资完成额中,移民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5.99亿元,同比增长11.9%。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红溪沟码头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256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80.2%;甘宁水库累计完成投资26648万元,为计划总投资的81.9%;万州大桥累计完成投资6633万元,为计划总投资的96.7%;万安大桥累计完成3236万元,为计划总投资70.3%;五桥机场累计完成投资9390万元,为计划总投资的25.4%;达万铁路万州段本年完成投资13303万元,万梁高速公路万州段本年完成投资31250万元。长江二桥、红溪沟码头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五、城市建设和移民搬迁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2000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3.25亿元(含移民投入资金),比上年增长8.5%;建成区面积已达33.77平方公里,新增城市道路面积2万平方米。住宅建设投资完成6.0亿元,增长3.3%;新开工房屋90.54万平方米,竣工52万平方米。滨江路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总投资2.1亿元的驷马桥广场已投资1000万元;拟投资5000多万元的和平广场改建方案已审定。小天鹅综合批发市场、宏远工贸市场、万州商贸城和沙龙路建材市场在年内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为活跃流通、推进城镇移民搬迁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沙龙路人行道彩砖铺设、中医校片区一期排水和甘家院巷道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完成。新建和改造公厕7座、垃圾站15座,城区已超额完成1万平方米屋顶绿化工程。新增和改造城市供水管网26.8公里,新发展燃气用户3500户,城区第三期灯饰工程也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