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移民工作进展顺利。2000年,移民工作向纵深推进。据统计,全区完成移民投资11.33亿元,占当年到位资金的120.5%。其中农村移民完成1.19亿元,城市迁建完成4.95亿元,集镇迁建完成0.55亿元,工矿企业迁建完成3.54亿元,专业设施复建完成0.92亿元,环境保护和勘测设计完成0.18亿元。全年移民房屋竣工面积达115.53万平方米,其中农村移民住房11.91万平方米,城镇房屋77.16万平方米,工矿企业房屋26.46万平方。当年实际完成搬迁人口25452人。其中城镇搬迁21446人,农村搬迁4006人。工矿企业完成迁建或关闭破产50户。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2000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068万吨,比上年增长6.2%;货物运输周转量14.06亿吨公里,增长11.1%;全年各种方式运输旅客量4869万人,比上年下降12.6%;旅客运输周转量29.43亿人公里,下降9.0%。

邮电通信迅猛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0053万元,比上年增长77.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8180万元,增长79.7%。全年新增市农话用户4.31万户,年末总用户达到14.9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2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9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3259户,增加1911户。

七、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贸易回升较快。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的显现,国内市场商品销售快速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49亿元,比上年增长8.2%。由于消费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下降2.9%,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1.4%。其中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发展较快,比上年分别增长17.3%和12.0%。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1.3亿元,增长10.3%。全年贸易业商品购进总额28.42亿元、增长2.7%,销售总额35.01亿元、增长6.8%,年末商品库存总额达到6.1亿元、增长13.9%。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全年完成外贸出口创汇28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6%,比上年增幅快23.6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协作、对口支援成效明显。全年与区外签定经济协作和对口支援项目103个,到位资金10.03亿元。其中对口支援9.1亿元,比上年增长71.7%。在对口支援中,各省市支援5.2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国家各部委支援3.9亿元,增长200.0%。

国内旅游兴旺。全年旅游人数达到11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国际旅游3万人次,增长12.4%。旅游收入为1.51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其中国际旅游收入93.3万美元,增长12.4%。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基本平稳。2000年,全区完成老口径财政收入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8亿元,增长8.8%。全年财政总支出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金融存贷有所改善。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8.32亿元,比年初增长16.4%;由于剥离不良资产和呆帐的影响,年末贷款余额为76.03亿元,比年初减少3.7%。

保险业务继续发展。全年保险业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承保各类财产额31.87亿元,为22.56万人次承保人身险。全年财、寿保费收入0.85亿元。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2000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695万吨,比上年减少179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30.1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27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处理率为68.6%;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4.85万吨,综合治理率为64.92%。全年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资金2001万元,完成治理项目32个。新增废水处理设计能力16199吨/日;新增废气处理设计能力93.14万标立方米/时。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取得好成绩。全年实施重点科技项目61项,申请专利45件,代理37件;登记技术合同8项,完成技术交易额6263万元。发展民营科技企业77家,实现工贸收入4500万元。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区完中和初中88所,比上年同期增加9所,在校学生79225人,增长16.2%;小学786所,在校学生135912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2.6%。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为96.7%,比上年增加3.1个百分点;7�12周岁儿童入学率为99.7%,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小学生毕业率达到99.8%。

文化事业得到发展。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图书馆2个,文化馆3个,剧场、影剧院8个,有乡镇文化站58个。公共图书藏书26.3万册,比上年增加0.7万册。

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区广播电台1座,节目1套;电视发射及转播台3座,卫星地面接收站460座,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28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9%和91%。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体育竞赛,积极组队参加上级比赛。木兰拳1人获全国个人全能和两个单项第一名;老年兰球赛获重庆市女队比赛第一名;207名运动员参加重庆市第二届青运会8个项目的比赛,获金、银、铜杯各2座和金牌13枚、银牌19枚、铜牌19枚;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16.5万人,达标率96%,体育场馆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卫生医疗事业继续得到发展。全区卫生机构165个,比上年增加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6个,增加5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3423张,增长6.9%。卫生机构技术人员4190人,增长1.2%,其中医生2278人,增长0.6%。

十一、人民生活

职工工资继续增加。2000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13.6万人,比上年下降6.5%。其中在岗全部职工13.4万人,下降6.6%。全部职工(含下岗职工)年人均货币工资6498元,比上年增长16.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认真贯彻落实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三条保障线”,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7384元,比上年提高13.5%。据对100户城市居民住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08元,比上年增长11.3%,考虑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1.2%,人均消费支出4377元,增长17.0%。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74元,比上年增长2.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99元,增长19.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64亿元,比年初增长21.0%。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全年有4798人再就业。有94527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30169名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统筹。城镇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3395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