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重庆市渝北区统计局

重庆市渝北区统计局

(二〇〇五年二月)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渝北,争创长江上游空港强区”为目标,加快临空经济的发展,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宏观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呈现出经济提速升位、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2004年是渝北建区十年来发展最好最快的一年,在我区不断加大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渝北经济运行环境,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活力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据初步统计,200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13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6.14亿元,增长51.6%;第三产业增加值25.32亿元,增长11.3%。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促进了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与主城九区的差距缩小。

经济结构在发展中优化。2004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2.96:59.99:27.05,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1.8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7.31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5.51个百分点。人均财富继续增加,渝北区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1115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3%。

当前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南北经济差距较大,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和外部动力还不够;工业企业规模小,大集团大企业不多,能源、运输紧张;农民继续增收困难,就业压力较大,农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等。

二、农业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了组织领导、工作推进和政策落实力度,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色”农业、“三大经济带”和“六大市级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快速发展,“百镇”工程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有序,农村经济呈现出粮食平稳发展、农业全面增效、农民提速增收的特点。

农业投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4年财政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达4399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通过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有效地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使农村经济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4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2.6%。

2004年由于受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粮食生产平稳发展,油料作物大幅增长。粮食播种面积为79.39万亩,比上年减少3.3%,全年粮食产量25.7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油菜籽产量2441吨,增长107.4%。蔬菜生产的重点在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全年蔬菜产量32.83万吨。全年水果产量2.89万吨,比去年增长2.5%。

畜牧业稳定增长,部分大宗畜牧产品生产增长较快。2004年小家禽出栏585.51万只,羊出栏5.98万只,兔出栏58.92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1%、93.7%、51.7%,生猪出栏44.40万头,比上年下降1.8%,牛奶产量20325吨,比上年下降13.4%。蚕茧产量1273吨,增长23.4%。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94%。

林业、渔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333公顷,水产品产量7104吨,比上年增长3.2%。

三、工业

我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工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壮大,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3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4.8%,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75.73%,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3%。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在重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带动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末达103个,比上年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1.55亿元,比上年增长99.5%。从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2.06亿元,比上年下降43.3%;集体工业完成总产值0.85亿元,增长88.1%;股份合作工业完成总产值0.95亿元,增长21.5%;股份制工业完成总产值55.24亿元,增长39.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总产值91.70亿元,增长193.3%;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总产值0.78亿元,增长194.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迅速增长是推动全区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5.01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9%,比上年提高了10.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效益大幅上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6%,利润总额为12.10亿元,增长398.2%,利税总额21.16亿元,增长244.2%,亏损面20.4%,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1.3%,比上年提高70.0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3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市级重点项目渝怀铁路、渝邻高速公路、江北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等建设已基本竣工;北部新区各组团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区内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房地产开发投资不断扩大。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继续位居全市各区县市首位,增幅居主城九区第一位。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74.74亿元,比上年增长71.3%。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工业性生产项目投资增多,工业生产性投资28.83亿元,增长95.9%。以长安工业园、重庆出口加工区、力帆汽车城等一批项目为代表的工业生产投资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增添了后劲。

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97.2%,更新改造共完成投资2.85亿元,比上年增长62.3%,其他投资2.96亿元,比上年下降63.4%。在投资总额中交通、电力、通信等市以上跨区投资重点项目在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农村集体、城乡私人等固定资产投资也取得新发展。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总额55.24亿元,比上年增长59.9%,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在全市40个区县中居第二位,其中住宅完成投资33.17亿元,比上年增长59.9%。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竣工房屋面积174.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1.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7%。房屋销售形势好,全年实际销售房屋面积达173.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8%,销售额达40.16亿元,增长69.1%。商品房空置面积减少,2004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38.01万平方米,比2003年末增长55.8%,比2002年末下降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