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和邮电业 2004年是我区实施“交通建设年”的最后一年,我区加快“一小时渝北”工程进度,“九路一桥四道口”等14个项目工程已基本结束,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含乡村道路)2230公里,比上年增加8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达到1618公里,比上年增加243公里。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85322万吨公里,同比上年增长33.17%,其中公路13603万吨公里,增长63.3%,民航20750.67万吨公里,增长35.8 %;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5.72亿人公里,增长22.7%,其中民航23.72亿人公里,增长40.9%。空港旅客吞吐量523.34万人,比上年增长22.1%,货物吞吐量8.76万吨,增长13.9%。 邮电通信蓬勃发展,现有电信、移动、网通、联通、铁通等通信企业在我区,电信业发展快,竟争激烈。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9616万元,比上年增长35.6%,邮电业务总量28267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年末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达16.31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2.69万户,比年初增长17.2%,其中乡村电话用户3.74万户,下降6.9%,城市电话用户8.95万户,增长28.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5万户,比年初增长85.1%。 六、国内贸易、市场物价和招商引资 随着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购买力得到增强,商品销售持续上升,居民消费异常活跃。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4亿元,比上年增长31.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实际比上年增长27.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13亿元,增长35.1%,餐饮业零售额5.66亿元,增长20.6%,其他行业零售额0.15亿元,增长4.2%。 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2%,是近几年涨幅较高的一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8.3%。 投资环境继续改善,招商渠道拓宽,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共引进项目319个,协议总投资87.94亿元,实到资金3.95亿元。全年新批“三资”企业38家,合同外资16094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8195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81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9.9%。外贸进出口有新突破,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7亿美元,达到7.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0.2%,其中出口额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4.6%。 七、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业 2004年全区加快产业经济建设,努力培植财源,加大税收征管,税收和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不含北部新区)5.30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44.1%。 金融机构存贷款持续增加,贷款增幅超过存款。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8.89亿元,比年初增长3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7.54亿元,增长19.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达106.83亿元,增长41.6%,比存款增幅高9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速最快,达63.77亿元,比年初增长76.6%。 保险事业发展讯速,保费收入增长较快。全区各保险公司共开办险种52种,保费收入16026万元,增长11.8%,赔款支出2338万元,增长40.4%。 八、城市建设、园林旅游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以迎接亚太市长峰会为契机,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争取基础设施项目资金1.5亿元,完成了双龙大道绿化景观、路面、路灯、路标、公交站亭、护栏等项目改造,完成了义学路、汉渝路北岸机械厂至双凤路段改造;余松路、新溉路、新面路主体工程已完工;农业园区景观大道及占地25亩的匝道建设已完成;安家田片区旧城改造项目迈上市场化运作,已正式启动,丁字口、观音岩片区改造规划方案完成。城北和肖家河污水处理场厂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城南污水处理厂提质扩容工程、城区供水及排污管网改造工程等市政工程顺利完工。新建扩建道路长度53.85公里,新建扩建道路面积170.59万平方米,新增桥梁3座,排水管道161.42公里。加快城镇化步伐,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全年扩大城镇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城镇化率达54.5%。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0%,全年旅游收入3.1亿元,增长20.6%,旅游服务环境不断改善,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加大城市园林绿化投入,打造绿色渝北。全年共投入5500万元,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全区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00公顷,其中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80.26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14.35%,绿化覆盖率达15.13%;庆祝“节日”和配合迎检共计摆放鲜花75万盆。评出区级优秀绿化小城镇2个、区级园林式小区3个、绿化先进单位3个。我区锦红小区、天骄俊园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园林式小区检查验收。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改善,创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工作全面完成。2004年围绕“创模”工作,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对两路、龙溪城区的农贸市场进行了整治,清理整治道路两旁、城区内的暴露垃圾27处,取缔占道经营户、油烟扰民小餐馆等100余家,对城区7家有噪声、污水排放的企业限期整改。查处了各类环境举报投诉案件47件。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工程,华莹中学和庆龄幼儿院被市环保局和市教委授予绿色学校称号。两路城区空气质量保持较好水平,优于II级的天数占86.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4年我区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市场。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5项,其中国家和市级重点项目5项,区级重点项目科技项目9项,多渠道投入科技资金790万元,争取国家科技部和市科委项目拨款240万元,本区科技三项费690万元,比上年增长42.9%。技术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年组织登记技术合同12项,合同成交额573万元,比上年增长32.5%。我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新型办学模式,渝北教育环境更优化,教育成果更丰硕。2004年全区共有3488名普通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含北部新区),上线3022名,上线率86.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77个百分点,其中重点本科上线411人,考取清华大学1名,考取新加坡公派留学生1名。教育布局得到优化、教学条件得到改善,财政对教育支持力度加大。2004年预算内教育支出12148万元,比上年增长17.8%,拨款750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新增中小学校舍面积37253平方米。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57所,在校学生4.35万人,小学263所,在校学生5.76万人,幼儿园115所,在园幼儿1.5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