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产量 同比±% 1、汽车 辆 107621 -0.04 2、摩托车 辆 407136 24.07 3、水轮发电机组 千瓦 703580 40.10 4、蓄电池 千伏安时 390347 -56.05 5、数控机床 台 379 64.78 6、金属切削机床 台 1435 16.67 7、成品钢材 吨 95755 21.22 8、日用陶瓷 万件 2944 -0.03 9、水泥 万吨 478848 -0.04 10、硫酸 吨 160427 -0.02 11、内燃机 万千瓦 3515823 -0.03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提高,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以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6.52亿元,同比增长33.4%;主营业务收入238.31亿元,同比增长31.0%,产品销售率98.2%,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6.76亿元,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12.80亿元,同比增长25.7%;亏损企业亏损额0.02亿元,同比下降74.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7.1%,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长安铃木、宗申集团、重庆机床厂、攀钢集团重庆汰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及羚羊轿车、天语轿车、宗申摩托、数控机床、华陶瓷器等一批名优产品饮誉国内外。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9.98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增加值12.46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年房屋施工面积683.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3%;房屋竣工面积202.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54%。建筑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之一。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长势头强劲,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行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60亿元,达到163.63亿元,比上年增加47.7亿元,同比增长41.2%,总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建设与改造投资120.31亿元,同比增长44.8%,其中,工业投资55.71亿元,同比增长32.3%,房地产开发41.47亿元,同比增长34.2%。 从投资渠道看:国有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保持主体地位。国有投资57.69亿元,同比增长25.1%;民间投资89.94亿元,同比增长61.1%,民间投资占全区投资额的55.0%;港澳台及外商投资16.00亿元,同比增长14.3%。 从投资对象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加快了投资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投资4.45亿元,同比增长17.6%;第二产业投资57.30亿元,同比增长28.8%;第三产业投资101.88亿元,同比增长50.7%。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2.7:35.0:62.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呈现出一、二、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的格局。 重点项目发挥主要支撑作用。全区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374个,完成投资112.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0%和92.2%,投资占全区50万元以上的建设与改造项目投资比重达93.6%;其中:重点项目投资76.8亿元,超额完成计划18.2%,占全区投资总额的46.9%。标志着全区实施“以重大项目促进大建设,以大建设带动大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五、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土地面积达到41.1平方公里,全区竣工城镇房屋85.2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67.0%,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启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三规合一”编制工作。渝湘高速公路巴南段、渝南大道C段、鱼洞滨江大桥建成通车。李家沱长江大桥南引道、鱼轻路、滨江公园东段道路改造顺利竣工。外环高速公路巴南段、南涪路巴南段、鱼洞长江大桥南引道、佛耳岩滚装码头等项目进展顺利。惠民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能源、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加强城区市政建设和管理,园林绿化得到新的提升和拓展。实施了渝南大道A段、B段、C段绿化、龙海大道绿化、巴南新干道绿化、滨江防护堤绿化、土桥岔路口立交绿化、体育中心小游园、国土局小游园、开发区小游园、环线高速路绿化(花溪工业园区段)、市政道路整治等绿化建设。2007年建设绿地46.86万平方米,调整充实绿地12.7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9%,提高5.8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5507万人,同比增长25.4%;货物运输量1146万吨,同比增长27.2%。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9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1020公里。今年,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油化、硬化碑二路、双龙路等通镇公路50公里,建成通村通畅工程20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硬化人行便道383公里。 邮政、电信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635万元,同比增长14.2%。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3.90万户,净增3.5万户,同比增长17.2%;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90万户,同比增长24.0%。 七、国内商业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4亿元,同比增长18.5%。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增速加快,城市市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7亿元,同比增长17.2%,农村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6亿元,同比增长19.5%。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继续平稳增长。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8亿元,同比增长17.2%;餐饮业6.11亿元,同比增长27.5%。集市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68.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6%,集市贸易更加活跃。 住房消费不断升温。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9.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5%,其中住宅127.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2%。商品房销售额28.56亿元,同比增长48.8%,其中住宅27.77亿元,同比增长72.4%。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7年,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外经贸主要指标呈现高速递增。全区实际利用外资7513万美元,比2006年增长78.0%。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家,合同外资12055万美元,同比增长35.0%。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59661万美元,同比增长127.5%,其中出口37562万美元,同比增长165.7%。 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旅游业以“两方四泉”为重点,发挥温泉资源优势发展旅游。我区成功创建全国第十个、西部第一个“中国温泉之乡”。南温泉被评为“巴渝新十二景”。东温泉被评为市民最喜爱的十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同比增长26.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1亿元,同比增长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