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双桥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双桥区统计局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狠抓了以工业和机动车废气、扬尘和餐饮业油烟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加大龙水湖饮用水源保护力度,深入开展了太平河污染专项治理;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质Ⅱ类标准。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全年清运生活垃圾1.3万吨,清运率达100%;维修弃渣场一座,公厕6座,垃圾站5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8%。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347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业快速回升。2004年,全区完成客运量107.7万人,比上年增长9.2%,货运量150.5万吨,增长58.8%;完成旅客周转量4033万人公里,增长4.0%,货物周转量6269万吨公里,增长38.4%。

邮电通讯业较快发展。全年共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771万元,增长8.9%。年末城乡固定电话总数达14458部(含小灵通),增长6.8%,其中私人付费电话7993户,公用电话663户。年末全区有移动电话用户0.89万户,增长9.4%;互联网用户达1684户。

六、商业

2004年虽然受物价上涨的影响,但全区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1472万元,增长10.5%,餐饮业3210万元,增长13.0%。个体私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年末全区共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109户,从业人员6572人,较上年增加916人,共实现营业额18500万元,增长10.8%。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平稳运行。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8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39万元,增长13.0%,其中工商税收4324万元,增长9.8%,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7%提高到6.5%。财政支出8904万元,增长37.3%,其中,农业经费763万元,增长46.2%;科技经费91万元,增长35.8%;教育经费965万元,增长5.2%。

金融业稳步增长。全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275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8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47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1%,其中,工业贷款36667万元,下降1.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4年在“科教兴区”思想的指导下,全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普及推广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支持“龙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川汽附件厂的“新型车用消声器”项目列为市科协2004年“金桥工程”并上报中国科协;认真开展了“三下乡”和“农业科技宣传月”活动,发放单页资料4.7万余份,发放编印了《教你活到100岁》科普小手册700余册。2004年全区共投入科技经费91万元,同比增长35.8%,全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19人。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2004年全区共有学校9所,其中小学6所,中学3所,共有在校生7186人,其中小学生4618人,初中生1829人,高中生739人。2004年初中毕业生联招上线109人,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6个百分点;高考上线155人,升学率达到79.9%,创历史最好成绩。2004年全区共有教师454人,其中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共有185人,占教师总数的40.7%,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6%、98.7%、80.9%。2004年全区共有幼儿园8个,在园儿童1569人。

九、文体、卫生事业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开展了形势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全区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0.45万户,占全区总户数的29.1%;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0.5万册。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个(包括个体),其中医院、卫生院4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5张,卫生技术人员15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1人,注册护士46人。全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8.6%。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突出,出生婴儿性别比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区总户数15456户,总人口47090人,其中,农业人口24601人,占52.2%;非农业人口22489人,占47.8%;男性24234人,女性22856人,男女性别比为51.5:48.5(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2:100)。全年共出生358人,出生率为7.79‰;死亡人口198人,死亡率为4.31‰;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8‰,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4.97%。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2075元,同比增长22.3%。全区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6326元,比上年增加1152元,增长7.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6元,比上年增加1084元,增长13.0%,人均消费支出5688元,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3275元,增加406元,增长14.1%,人均消费支出2751元,增长13.6%。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和40%,各比上年降低2和11个百分点。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28.15平方米,增加0.7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76平方米,增加1.2平方米。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2004年全区共有8442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3178人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7054人参加失业保险,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3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就业507人。2004年全区城镇最低收入标准以下的居民有488户、1060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农村共有181户、368人享受农村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