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1 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局

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占全区总人数的39%,实施体育锻炼标准的学校为100%,学校达标率为96.7%,全年开展大规模体育活动18次。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参加市级以上的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83枚,其中:金牌18枚、银牌25枚、铜牌40枚,4人次打破重庆市记录。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初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建立了全区二级疾控监测预警系统,健全了区、镇、村疾病报告网络。全区无一例“非典”病例发生。传染病的防治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加强,健康教育,药政管理日益规范。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3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071张,卫生技术人员2866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167人。加大了农村改水工作力度,投入改水资金410万元,场镇饮水得到改善,农村改水普及率已达87.92%。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3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856316人,比上年下降0.12%。其中:非农业人口245181人,比上年增长3.41%,占总人口的28.63%,比上年上升0.98个百分点。全区出生人口6449人、人口出生率为7.5‰,死亡人口7075人,死亡率为8.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3‰。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出生已由过去的高出生、高增长、高死亡向低出生、低增长、低死亡方向转化。全区已婚育龄妇女159824人,其中无孩妇女7042人,占4.41%,一孩妇女125339人,占78.42%,二孩妇女26473人,占16.56%,多孩妇女970人,占0.61%。已婚妇女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9.85%。当年符合政策生育率95.76%。

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67元,比上年增长9.36%。农民人均纯收入2715元,比上年增长5.23%。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9722元,比上年增长14.15%。

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切实做好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685人,其中:已有2041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后的就业率为76%。全年共帮助指导下岗失业人员4213人实现就业,完成目标任务4200人的100.3%。期末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940人。2003年全区失业保险参保户数347户,参保人数37219人,征缴失业保险金73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等666万元。全年认定职工伤(残)亡性质145件,鉴定劳动合同2274份,督促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职工工资458万元。

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低收入群众生活得到保障。2003年,全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6781户35568人,发放低保金3196万元。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有各类福利院42个,床位209张。全区遗体火化率达到60%。办理结婚登记4600余对,离婚登记850余对。

十二、移民和扶贫

三峡库区移民和扶贫工作成绩显著。2003年完成移民投资2274万元,安置移民524人。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全年争取农业开发资金795万元,引进各类农业开发项目70余家。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在14个特困村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建设4个,补助岩洞、窝棚户47万元建房资金,户平7000元。对200名中小学生书杂费救助行动,投入资金6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年报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

3、农村、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