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1 重庆市渝中区统计局

十、卫生和体育

卫生工作继续加强。2006年,渝中区有各类卫生机构431个,其中医院21个、卫生院3个,床位6558张;卫生技术人员8432人,其中,执业医师3542人,执业助理医师245人,注册护士2889人。不断夯实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加快,建成市级示范化接种门诊2个,规范化接种门诊6个,合格接种门诊16个。妇幼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面和儿童保健覆盖率均达到100%,积极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产后访视工作。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督,全年共审批发放卫生许可证1176份,验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91件,受理执业(助理)医师注册149名、执业护士注册278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42次。2006年渝中区组织参加市级体育比赛17次,获得团体第一名7个。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行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区中、小学推行实施面达到100%,学生体质合格率达99.5%,其中优秀率为35.3%。

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不断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卫生高地打造成效初显,医疗卫生服务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200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01342人,比上年增长0.33%,其中:男性299864人,女性301478人;全年全区出生人口2465人,死亡人口310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为-1.06‰。根据重庆市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反馈资料显示,2006年末渝中区常住人口总数为70.4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92%。2006年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9.2%。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渝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81元,比上年增长11.0%,人均消费性支出11679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4.2%。城镇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6.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6年,渝中区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取得积极成效,全区城镇“低保”实现全覆盖,符合“低保”条件的2.4万城镇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年末渝中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0.5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8.6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2.7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5.9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9.35万人。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3854人,比上年下降3.3%,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15.1万元,比上年增长3.3%。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区社会福利收养单位达到 18个,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985张;福利企业职工人数921人,其中残疾职工人数达到355人。

就业形势明显改善。2006年,全区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全年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人数达到11890人。截止年末,全区登记失业人数降至9547人,比年初减少6520人,登记失业率降至2.04%,比年初下降1.4个百分点。

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人口总量低速缓慢增长,户籍人口由2002年的59.63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60.1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四年保持负增长,全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快速增长,渝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3.5%,年平均增长11.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4.2%,比2002年降低1.9个百分点。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扩大就业和加强社会保障为重点,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十二、环境

环保工作不断加强。2006年,全区环保投资达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大力实施“蓝天行动”,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1天,比上年增加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7.0%。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建成洪崖洞天城巷、纸盐河街等10条餐饮环保示范街。积极推进污染企业搬迁工作,重庆卡福汽车制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重庆红岩汽车弹簧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搬迁工作有序推进。加强饮用水源保护,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6.3%。严格控制噪声污染,积极开展“安静居住小区”创建工作,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9.6%。大力推行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处理率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达到100%。新建公厕10座,改建公厕9座。垃圾袋装化率达到95%,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全区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

城市绿化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山水园林城区建设,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13公顷,公园面积达到96公顷。至年末,渝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9.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3.85平方米。

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13.8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由2002年的23.0%提高到2006年的29.0%,上升了6.0个百分点;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2年的2.01平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3.85平方米,增加了1.8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