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渝中区统计局 2007年2月26日 2006年,渝中区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全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 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重庆市统计局初步审定,2006年渝中区实现生产总值243.2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3.0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220.2亿元,同比增长11.1%。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34697元,比上年增长9.9%,按现行汇率折算为4448美元。 2003年-2006年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产业结构实现了平稳调整。其中,二、三产业平均增速分别为5.5%和11.7%。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二、三产业的结构比由2002年的13.6:86.4调整为2006年的9.5:90.5,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了4.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2006年区级财政收入达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2003年-2006年期间,区级财政收入累计达到41.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9.9%。 二、商贸业 商贸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在国家努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大环境下,全区消费品市场保持了持续活跃、稳步上升的态势。全年渝中区实现商贸销售总额634.8亿元,同比增长12.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3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商品交易市场增长平稳。2006年,全区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实现217.1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亿元市场成交额177.4亿元,同比增长9.2%。 商品销售结构升级加快。2006年,渝中区着力引导商贸企业不断提升品牌结构,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1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八分之一(12.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1.2亿元,增长12.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7.3亿元,增长11.8%;其他行业零售额1.6亿元,增长21.7%。全区商品销售结构上档升级成效明显,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汇聚,引领消费时尚。从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商品类值看,书报杂志类增长36.2%,金银珠宝类增长23.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3.4%,日用品类增长22.1%,中西药品类增长13.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5.7%。 “五大商圈”协调发展。2006年,渝中区“五大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480.3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区商贸销售总额的75.7%。其中:解放碑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234.9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全区商贸销售总额的比重为37.0%;实现零售额114.8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区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3.7%,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则达到8.2%。朝天门商圈2006年实现商贸销售总额122.0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18.5亿元,同比增长6.7%。大坪-鹅岭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42.6亿元,同比增长14.3%;菜园坝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38.9亿元,同比增长13.1%;两路口-上清寺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42.0亿元,同比增长11.2%。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幅上涨,2006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4%,比上年上涨2.4%。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和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分别上涨4.3%、6.0%和3.1%。 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商贸销售总额突破六百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2年的113.0亿元增加到180.1亿元,年均增长12.4%。 三、金融和中介服务业 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06年渝中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8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2%。截止2006年末,渝中区银行存款余额1249.1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市同指标的22.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2.3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市同指标的9.9 %;银行贷款余额1730.7亿元,同比增长23.1%,占全市同指标的38.9%。2006年渝中区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证券业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是上年的2.2倍。 2003年-2006年期间,全区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落实金融调控措施,充分发挥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渝中区作为全市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继续巩固。2006年全区银行存款余额是2002年的1.74倍,年均增幅为14.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2002年的1.71倍,年均增幅为14.4%,银行贷款余额是2002年的2.10倍,年均增幅为20.3%。 中介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区中介机构典型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渝中区中介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4%,资产规模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7%,全区中介服务业显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步伐,累计引进中介服务机构787户。 四、解放碑中央商务区 解放碑中央商务区集聚效应增强。2006年,解放碑CBD继续成为招商引资的热点,全年新入驻企业342家,注册资金总计14.78亿元。解放碑CBD建设持续推进。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不断加快解放碑CBD建设,着眼长远抓规划,强化推介树品牌,纽约。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等一批高档商务楼宇相继建成,东亚银行、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解放碑中央商务区,解放碑CBD日益成为国内外企业来渝投资发展的热土和平台。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6年,渝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8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销售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7912万元,同比下降20.6%,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9.0%,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都市楼宇工业逐步发展,尽管新华化工厂、重庆电池总厂等一批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搬迁出渝中区,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仍保持了5.6%的增长。 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统计,2006年全区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8.0亿元,比上年增长35.3%,房屋施工面积77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4%,房屋竣工面积24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2003年-2006年期间,全区建筑企业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1.6亿元,年均增长9.6%。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