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重庆市渝中区统计局

2001 -2005年的五年间,渝中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 综    合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五年来,渝中区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GDP)在2004年突破200亿元的基础上,2005年达到了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69.0%,五年内年均增速达到11.1%,比全市同期年均增长速度(10.9%)高0.2个百分点, 2005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97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4333美元,继续在全市居领先地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全区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增长,商贸、金融、信息、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过五年的调整,第一产业已随化龙桥地区的改造而全面退出渝中区,第二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1.9%下降到11.4%,第三产业比重则由2000年的78.1%上升到88.6%;2005年渝中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1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了73.7%,五年内平均每年以11.7%速度递增。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五年来,渝中区地方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6190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11200万元,增加了49295万元,平均每年净增额达到985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区级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以21.7%的速度增长。

二、商 贸 业

商贸业取得长足发展。五年来,渝中区围绕建设长江上游和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商贸业,商贸中心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全区商贸销售总额2005年实现580.2亿元,以平均每两年增加百亿元的进程连上几个台阶,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1%。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01年突破100亿元的基础上,2005年达到了160.6亿元,五年内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1%。

商圈市场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来,渝中区大力推进“五大商圈”建设,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市场体系不断完善。2005年全区各类商品市场成交额为200.11亿元,其中亿元市场的成交额达到162.5亿元,占全区市场成交额的81.2%。以西部第一街为中心的解放碑商圈,汇聚了重百、新世纪、美美百货、和平药房等大型商场以及各种业态的精品名店,2005年实现商贸销售总额208.0亿元,比2000年增长70.5%,五年内年均增长11.3%。朝天门商圈以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为核心,积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2005年实现商贸销售总额126.6亿元,比2000年增长56.6%,五年内年均增长9.4%。其中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2004年成交额突破百亿大关(101.6亿元),使“西部市场规模最大的工业品批发市场”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市场物价趋于稳定。五年来,全区市场物价小幅波动,价格总水平趋于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2005年为100.8%,2005年与2000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6.5%,年均上涨1.3%。

三、金融和中介服务业

金融中心地位提升。“十五”期间,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步伐加快,全市金融资源进一步集聚渝中区。2005年末,有商业银行市级机构18家,政策性银行市级分行2家,市级保险分公司19家,中国民生银行、大地财产保险等一大批金融单位先后在渝中区设立了市级分行、分公司,渝中区作为全市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区2005年渝中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154.9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2.3倍,平均每年增长27.1%,占全市同指标的比重达到24.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60.7亿元,比2000年增长1.8倍,平均每年增长22.9%,占全市同指标的比重为10.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406.2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平均每年增长23.6%,占全市同指标的比重达到37.2%。五年来,渝中区各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不断拓展,2005年全区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达11.55亿元,证券业实现营业收入为2.35亿元。

中介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渝中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中介服务业,推动了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步伐,全区中介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统计,渝中区内各类中介服务业法人单位超过1100家,从业人员2.7万人。2005年,全区新引进中介服务机构302家,注册资金总额达5.5亿元;据统计,2005年中介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0.5%,资产规模比上年增长11.5%。

四、解放碑中央商务区

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建设持续推进。五年来,渝中区把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精心组织规划论证,促成解放碑CBD建设纳入了市政府确定的《重庆中央商务区规划方案》。五年间,渝中区努力推进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建设,先后有重庆世界贸易中心等一批设计现代的商务楼盘相继落成,截止2005年末,解放碑CBD商务楼宇面积达到140余万平方米,其商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解放碑CBD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汇丰银行、中美大都会人寿、广东美的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解放碑中央商务区。2005年,解放碑CBD新入驻企业441家,比上年增长54.7%,注册总资本达13.6亿元。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调整步伐加快。五年来,渝中区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一批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相继迁出渝中区,都市楼宇工业逐步发展,半岛都市工业园区正式启动,红旗、山城等都市工业楼宇顺利挂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升,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区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43.2%,年均增长7.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0827万元,比2000年增长了1.8倍;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到1021万元,比2000年减亏8906万元。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10.7%,比2000年提高了53.9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良好。五年来,渝中区建筑企业抓住重庆市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的发展机遇,全区建筑业取得良好发展势头。初步统计,2005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3亿元,比2000年增长91.2%,五年内年均增长13.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达832.2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了1.5倍,全年完成房屋竣工面积222.1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了1.9倍。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来,渝中区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力度,一大批建设投资项目竣工并投入了使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5.1亿元,创渝中区历史新高。“十五”期间,渝中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68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