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为牢牢站稳并争先于全国县域发展“第一方阵”,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据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8.00亿元,按现行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149元,比上年增长22.6%,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1070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2亿元,比上年下降1.7% ;第二产业增加值39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20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0%。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7:63.7:3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10亿元,比上年增长37.1%。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3.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6%;居住类价格上涨3.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3%;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价格下降1.0%。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13.68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141484吨,其中夏粮总产量13526吨,秋粮总产量127958吨。夏粮亩产303.5公斤,油菜亩产166.0公斤,水稻亩产561.9公斤。全年肉类总产量2.56万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00万吨,禽肉产量0.56万吨。全年水产品总产量8.03万吨。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达到98.8%。 年末累计无公害农产品108只、绿色农产品116只、有机农产品14只。农村机械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主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7%。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5.11万千瓦,拥有各类大中型农用拖拉机352台,农林牧渔业用电量 10018万千瓦时,增长17.6%。全年完成水利工程总投资12321万元。 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img]http://www.wjtj.zgwj.gov.cn/uploadfile/20086214838220.jpg[/img]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3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实现利税总额99.65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64.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产销率为98.3%。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7.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34.98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8.1%,重工业增长25.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3.04%,比上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全年累计工业用电量113.5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3%。 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img]http://www.wjtj.zgwj.gov.cn/uploadfile/20086214912344.jpg[/img] 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三大支柱产业在工业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企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876.9亿元、549.5亿元和15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9%,分别增长14.6%、28.8%和30.0%。工业新产品产值232.87亿元。 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40家,比上年增加43家,超10亿元企业29家,比上年增加4家,超50亿元企业5家,比上年增加4家。恒力集团成为全市首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新增中国名牌产品7件,省级名牌产品6件,中国驰名商标3件,国家免检产品5件。省级以上名牌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0.5亿元,增长39.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幅15.3个百分点。“新民科技A股”成功发行,全市拥有上市公司4家。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5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00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实现总利润1.58亿元,增长71.6%,上缴税金1.71亿元,增长47.4%。全年施工房屋建筑面积759.5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23.9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0.6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1.3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146.51亿元,下降2.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117.85亿元,增长38.3%。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21.14亿元,农村投资73.56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个体私营经济完成投资额163.77亿元,下降12.2%,占比61.6%。工业投资中,纺织业投资40.41亿元,化学纤维制造业投资22.34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10.89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28.19亿元。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0.99亿元,增长4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2.88亿元,批发和零售业投资2.08亿元,教育投资1.64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2.59亿元。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达1069个(不含房地产和私人建房),计划总投资468.41亿元,其中个体私营投资项目709个,占总量的66.3%。本年新开工项目763个,上年结转项目248个,年末已竣工投产项目437个。实现新增固定资产169.2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3.7%。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0.99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商品住宅投资47.8亿元,增长29.6%。累计施工面积611.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0%,竣工面积129.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9.70万平方米,增长19.8%。商品房销售面积212.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6%,销售金额87.70亿元,比上年增长75.4%。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2643.94万人、768.9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7.4%和4.4%,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232公里,新增261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60100辆,净增12038辆,增长25.0%。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48374辆,净增10399辆,增长27.4%。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收入1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年发送函件877.6万件,特快专递60.2万件,报刊2196万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2.4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7.9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4.52万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小灵通用户26.30万户, 比上年下降2.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22.02万户,比上年增长35.6%。年末互联网用户12.12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