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渝中区统计局 (2005年2月7日) 2004年,是渝中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 合 经济增速创七年新高,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初步统计,2004年渝中区生产总值完成17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增幅比上年加快了0.3个百分点,为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6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3亿元,增长12.4%,增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1%和80.9%,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25736元,按当年汇率折算,首次超过3000美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区级财政收入达到9.0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5%。 二、商贸业 商贸流通规模跃上新台阶。2004年,渝中区实现商贸销售总额512.8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1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七分之一,达到15.1%。2004年全区商贸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2.7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区GDP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达到24.2%。 商贸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2004年,渝中区充分发挥好市场竞争主体的积极性,在主城区商业竞争日益趋同的格局中主动提升商贸档次,全区商贸业结构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美美时代百货、迪康百货等品牌商业企业落户解放碑商贸中心区,阿玛尼、夏奈尔等一批世界顶级品牌专卖店进驻“西部第一街”。2004年全区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销售额275.7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零售额83.6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9.8%,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2.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27.5%。渝中区商贸业显现出结构升级推动下的消费市场持续繁荣的良性发展格局。 “五大商圈”建设取得新突破。2004年,渝中区“五大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全区商贸销售总额的79.5%。解放碑商圈以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建设持续推进为契机,积极提升商贸业态档次,大力开展诚信解放碑等活动,不断完善消费购物环境,2004年实现商贸销售总额184.6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8.6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61.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增至9.3%。朝天门商圈以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市场建设,2004年实现商贸销售总额116.7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01.6亿元,历史性地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10.4%。大坪-鹅岭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32.3亿元,同比增长16.9%;菜园坝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29.4亿元,同比增长24.5%;两路口-上清寺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44.1亿元,同比增长5.0%。专业市场增长平稳,全区82个区域性专业市场成交总额实现185.3亿元,同比增长6%。 市场物价上涨明显。2004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103.7%,比上年价格总水平上涨3.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0%,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三、金融和中介服务 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2004年渝中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6%。2004年底,渝中区共有经营性银行18家(包括中资商业银行14家、政策性银行2家、外资银行2家);中央银行1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信托公司2家;农村信用社2家。保险分公司14家(财产险公司9家,寿险公司5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 13 家、外资保险公司1 家;专业保险中介公司8 家。证券(分)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28 家。期货公司5家、期货营业部1家。银行、保险、证券监管机构各1家。外资银行办事处2家(其中香港汇丰银行重庆代表处即将升格为分行)、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1家(日本财产保险公司重庆代表处)。金融网点持续增加,全区各类银行营业网点达到215个。全市金融资源进一步集聚渝中区,基本形成了银行和非银行、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 金融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银行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018.6亿元,比年初增长13.3%,占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24.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05.7亿元,比年初增长10.6%,占全市储蓄存款余额的9.4%,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1244.2亿元,比年初增长17.7%,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37.6%。保险事业快速增长。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占全市的比重接近五分之一,达到18.6 %,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14.7%)高2.8个百分点。2004年,全区证券期货业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比上年减少17.8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股增发方案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会审核,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平稳发展。 中介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全年新引进中介服务机构145户,注册资金总额25897万元,其中注册资金超过100万元的达到86户,全市最大的广告公司重庆大贺巴蜀传媒有限公司落户我区。全区中介机构典型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中介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0%,从业人员增长8.8%,全区中介服务企业规模明显扩大、质量显著提高。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04年渝中区工业经济在调整中平稳发展。2004年全区工业完成增加值14.8亿元,比上年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6亿元,增长7.0%;完成工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3.4%,其中:重工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12.5%;轻工业增势微弱,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增长0.7%。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931万元,比上年增长26.5%;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20.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7.6%,同比上升11.2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加快。2004年渝中区区域内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8%,房屋施工面积达855万平方米,增长11.3%,房屋竣工面积达205万平方米,增长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