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1 重庆市渝中区统计局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了渝中区首届体育大会,参加人数超过2万人。2004年,我区体育健身队伍获得国家级比赛冠军2个,全年举办区级体育比赛超过15次。加大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38个社区建设了56条健身路径;全区拥有体育标准场地97个。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区中、小学推行实施面达到100%,及格率达到98.8%。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据公安部门统计,200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99181人,比上年末减少0.3%;其中:男性299488人,女性299693人;非农业人口599165人;全年全区出生人口2752人,出生率为4.59‰;死亡人口4670人,死亡率为7.78‰;全年净减少人口191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为-3.20‰。根据重庆市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反馈资料显示,2004年末渝中区常住人口(在渝中区居住半年以上人口)总数为68.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增长0.73 %,占全市年末常住人口的2.48%。2004年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6%,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达到87%。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04年,渝中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42元,比上年增长11.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519元,比上年增长11.8%。由于粮油及相关副食品价格上涨,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6.3%,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全年竣工住宅面积31.9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住宅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7.0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廉租住房制度受益面扩大。通过廉租住房补贴和提供廉租住房的渠道,为790户城市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各项基金扩面征缴取得积极成效。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8.29万人,全年发放基本养老金5.75亿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失业保险年末参保人数达到20.53万人,本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月数达到78348人;工伤保险基金征收工作开始启动,工伤保险年末参保人数达到10.27万人;医疗保险工作逐步完善,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7.59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均有所提高。2004年12月,全区共有13154户家庭、25366人享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网络覆盖面达到100%,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187万元。大力推进城市解困工作,全区有12个街道成立了“爱心超市”或“爱心之家”。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区社会福利收养单位达到 16个,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756张;福利企业职工人数904人,其中残疾职工人数达到419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2004年,全区新登记失业人数为12178人,比上年下降12.3%;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437人,比上年末下降9.5%;城镇登记失业率3.39%,比上年末下降0.41个百分点;全年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9238人,比上年增长22.3%,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达到698人。

十一、环    境

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全年拆除违法建筑11.39万平方米,取缔了健康路、中兴路、较场口灯光夜市等一批占道摊区市场,减少占道面积3000平方米。环保工作不断加强,全年环保投资达3.4亿元,比上年增长51.8%。加强饮用水资源保护,重庆水务集团在我区建设的污水截流管网以及过江隧道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6.4%,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积极推进污染企业搬迁工作,新华化工厂、重庆电池总厂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全年处罚违规鸣号车1100余辆(次),道路交通噪声值为70.1分贝,达到国家标准控制要求。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排放,不断巩固“基本无煤区”建设成果,工业废气排放处理率达到100%,当年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13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9%。新建公厕4座,改、扩建公厕71座;新建改建垃圾站6座。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86%,垃圾袋装化率达到90%,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全区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

城市绿化步伐加快。嘉陵江滨江绿化带、南区公园扩建一期和嘉陵新路公园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8.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81公顷,公园面积达到92.9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3.2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