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利用外资又有新的突破,外资项目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全年新批“三资”项目108项,增资23项,新增合同外资6.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0%;实际到帐外资1.55亿元,增长118.3%。新批项目中投资超千万美元的26项,合同外资4.6亿美元。电子信息项目58项,合同外资4.7亿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7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31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5%和7.2%。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72人。 八、金融保险和旅游业 金融业进一步加强监管,积极化解金融风险,改进金融服务。各项存款保持稳定增长,信贷规模有所扩大,信贷的主要投向发生较大变化,运行状况良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6.3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4.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6%和16.0%。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49.58亿元,现金支出603.60亿元,现金净投放54.02亿元。商业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险费收入2.39亿元。证券业增势强劲,全年证券交易额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5%。 旅游业在抓景点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整体环境改善,提高服务水平,全市旅游业保持稳步发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举成功。全年旅游总收入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3%,旅游商品收入占全币旅游总收入的25.4%。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74.1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8.02万人次。 九、科技和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7项。完成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2项,有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8项获苏州市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亨通、科林集团被列入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技术贸易成交额3010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40件,获得专利权35件,累计获得专利权207件。积极开展科普及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星火计划培训50期,受训达1.2万人次。 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现代化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达到99.86%、99.88%、99.2%。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为91.1%,高考升学率为81%。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技工培训和特殊教育进一步发展。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红旗影剧院等文化设施相继投入使用。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文化创作和群众文化日趋活跃。全年共创作演出各种文艺作品1640件。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批省、市级文物得到修缮和利用。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年末拥有各类医疗机构93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67人,床位数1698张。我市被授予江苏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市。体育事业生机勃勃,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积极组织参加苏州市十运会,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人体质测定工作继续开展。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稳步提高,年未全市总人口为77.18万人,比上年增加737人;全年出生7025人,出生率为9.11‰;死亡5758人,死亡率为7.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5‰。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人为5346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9420元。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77.97亿元,人均储蓄为10107元,首次突破万元关。劳动就业情况良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困难企业职工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还不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相对偏低;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对此,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