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苏州市吴江市统计局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1060个(不含房地产和私人建房),计划总投资480.25亿元,其中个体私营投资项目714个,占总项目数的67.4 %。本年新开工项目591个,上年结转项目469   个,年末已竣工投产项目651个。实现新增固定资产171.8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8.6%。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7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商品住宅投资 56.10亿元,增长17.4%。累计施工面积655.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竣工面积148.95万平方米,下降1.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6.16万平方米,增长16.5%。商品房销售面积 86.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9.7%,销售金额41.61亿元,比上年下降52.5%。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3902.6万人、货物运输量760.4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4%和2.6%,年末全市拥有等级公路里程2319公里,新增87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71341辆,净增11241辆,增长18.7%。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65100辆,净增16726辆,增长34.6%。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收入16.97亿元,比上年增长   10.8%。全年发送函件1044.36万件,特快专递75.26万件,报刊2440.23万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8.04万户,其中:普通电话32.50万户,小灵通21.60万户, 公用电话3.9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 110.77万户,比上年下降 9.2%。年末互联网用户16.62万户,比上年增长37.1%。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6.5%,接待中外游客901.45万人,其中海外游客53.6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5.1%和下降15.5%;景区门票收入8569.55万元,比上年增长 8.83%;旅行社营业收入6383.13万元,比上年下降9.7%。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20家、旅行社17家。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2.97亿元,增长27.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2.08亿元,增长24.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0.77亿元,增长23.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93亿元,增长45.9%。全年个体经营户实现零售额50.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42.29亿元,其中批发业95.39亿元,零售业46.89亿元。全市有各类市场59个,商品成交额654亿元,其中:综合农副产品市场成交额43.1亿元,增长33.4%,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成交额581.18亿元,增长8.2%。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3.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出口88.95亿美元,进口 74.4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9.5%和下降2.1%。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90.73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5.5%,出口额48.79亿美元,占比54.9%。我市被正式授予省级通信光电缆出口基地称号。

全年累计新批外资项目 137项,注册外资19.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实际到帐外资 9.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高新技术项目实际到帐外资3.01亿美元,增长28.9%。全市新批项目中,注册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56个,合计注册外资13.53亿美元,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9个,注册外资合计4.57亿美元。单个项目平均注册外资为115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67万美元。全年新签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4671.84万美元,完成营业额4290.34万美元,分别增长28.2%和26.9%。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28.89亿元,比年初增加  110.24亿元,增长15.3%;本外币贷款余额629.42亿元,比年初增加55.04亿元,增长9.6%。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791.31亿元,比年初增加103.69亿元,增长15.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4.82亿元,比年初增加78.65亿元,增长27.5%,人均储蓄额45872元,比上年提高9685元。年末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616.16亿元,比年初增加91.27亿元,增长17.4%,其中:中长期贷款余款205.42亿元,比年初增加35.16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460.30亿元、现金支出1590.02亿元,累计净投放129.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00亿元。

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2.48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99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8.49亿元。各类赔付5.77亿元,比上年增长34.0%。

年末证券登记开户数4万户,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638.87亿元,比上年下降19.4%。

九、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额 72.29亿元,其中城市建设投资12.84亿元,电力及交通运输投资29.60亿元,社会事业投资9.97亿元,水利环保投资4.60亿元,商贸流通投资 15.27亿元。苏同黎公路太浦河大桥竣工,318国道改建工程全线通车,区域供水二期工程建成供水,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城市绿化覆盖率45.73%,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城市化率56.98%。

全市年度环保生态完成总投入20亿元,建设16个重点生态工程项目。重点实施6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新建、扩建11个除磷脱氮改造项目。完成5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好蓝藻防控工作,推进备用水源地规划建设,全市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全年共疏浚整治农村河道176.8公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7.01分,空气良好天数为356天。生态市创建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

十、科技和教育

全市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1项,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全市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产品76项,累计达 343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73.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44.7%。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2203件,其中发明专利 683件;专利授权量5183件,其中发明专利39件。

年末全市共有学校73所,其中小学36所、普通中学35所、中等职业教育2所;全市在校中小学学生总数91540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为41857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为42855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为6828人。年末全市共有专任教师6698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举办各类展览会(市博物馆)18次。组织文艺演出114次,群众业余演出345次。拥有市级图书馆1个,藏书46万册,借阅人次65万人次。新建成农家书屋132家,实现了全市“农家书屋”村村全覆盖。新建成10个社区图书分馆。全市共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24万户,入户率达98%以上,成为全省第二批“城乡一体化有线数字电视户户通”县(市)。汾湖镇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