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苏州市吴江市统计局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面对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始终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446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1360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9.1% ;第二产业增加值46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26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4:62.6:35.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54.22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16亿元,增长25.1%。一般预算支出53.09亿元,增长26.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6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 11.6 %,居住类价格上涨3.5%,衣着类价格上涨0.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5%,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1%。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  标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

4.6

食品

11.6

烟酒及用品

0.9

衣着

0.9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0.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0.4

交通和通信

0.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3

居住

3.5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56亿元,比上年增长 9.5%,其中农业产值15.27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05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38574吨,其中夏粮总产量12758吨,秋粮总产量125816吨。夏粮亩产337.0公斤,油菜亩产162.2公斤,水稻亩产577.3公斤。全年肉类总产量1.78万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38万吨,禽肉产量0.40万吨。全年水产品总产量8.03万吨。

年末累计无公害农产品109只、绿色农产品107只、有机农产品11只。农村机械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主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5%。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2万千瓦,拥有各类大中型农用拖拉机370台,农林牧渔业用电量10347万千瓦时,增长3.3%。全年完成水利工程总投资10763万元。

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

粮食

油料

蚕茧

水果

禽蛋

水产品

出栏肉猪

万头

138574

9934

1602

12520

7124

80271

21.80

-2.1

-56.7

-33.1

-15

1.0

持平

-3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5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7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实现利税总额121.26亿元, 其中利润总额75.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1.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产销率为 97.8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8.35%,下降1.1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企业中,电子信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04.90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45.5%、比上年增长3.8%;丝绸纺织企业789.43亿元、占比27.8%、增长6.0%;机械制造企业214.36亿元、占比8.1%、增长27.0%;电缆光缆企业209.80亿元、占比7.9%、增长1.6%;日用化工企业55.30亿元、占比2.1%、增长14.0 %。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38亿元,比上年下降15.4 %;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21亿元,增长20.5%;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2.58亿元,增长1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85.30亿元,增长13.7%。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6.88亿元,增长 16.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增长7.7%,重工业增长18.83%。工业新产品产值220.16亿元, 增长0.6%。全年工业用电量115.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2.0%。

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

丝织品

印染丝织品

服装

合成纤维

通讯电缆

光缆

聚酯切片

日用化学品

缝纫设备

亚麻布

电扶、梯

显示器

手机

笔记本电脑

万米

万米

万件

万吨

万对公里

万芯公里

万吨

万吨

万台

万米

万台

万部

万台

1073963

302778

31364

135.13

1985

984

12.32

3.60

24.47

4015

14933

335

1028

34.6

1.8

-1.4

4.1

8.9

-6.8

20.1

-14.4

3.6

-19.5

3.2

68.3

-33.5

-26.6

-50.6

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72家,比上年增加32家,超10亿企业30家,比上年增加1家,超50亿元企业7家,比上年增加2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7件。全市拥有上市公司4家。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 94家,比上年增加19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实现利税总额4.85亿元,增长47.9%。全年施工房屋建筑面积 757.7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62.7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8.9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1.44亿元,比上年增长9.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146.89亿元,增长0.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 144.92亿元,增长23.0%。分城乡看:城镇投资(不含房地产)128.83亿元,农村投资85.33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个体私营经济完成投资额161.25亿元,增长1.8%,占比55.0%。工业投资中,纺织业投资35.63亿元,化学纤维制造业投资8.58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11.60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32.9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9.1亿元,增长1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8.26亿元,增长41.8%,批发和零售业投资2.39亿元,增长14.7%,教育投资2.56亿元,增长56.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7.63亿元,增长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