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苏州市昆山市统计局

2008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昆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努力克服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达1500.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2.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978.81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509.08亿元,增长17.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3.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0882元(按现行汇率折17687美元)。在台湾电电公会2008年祖国大陆环境与风险调查中,综合实力位居第二。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荣膺影响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72.55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15.69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总量、人均GDP和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继续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

农林牧渔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克服年初灾害天气影响,农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水稻亩产 578公斤,三麦亩产308公斤,油菜籽亩产152公斤,粮食总产达12.68万吨,分别比上年提高11.8%、13.7%、4.1%、10.1%。农业招商力度加大,全市共引进内外资农业项目20个,总投资12.24亿元。成功举办“2008海峡两岸(昆山)农产品展示展览会”,参展企业销售总额400多万元;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昆山)农业研讨会。农产品品质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年上升。通过组织实施“三品”基地及“三品”认证、蔬菜市场检测以及肉食品检验检疫,全市农产品品质得到有力保证。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农业市。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08年产量 比上年±%

粮    食 万吨 12.68 10.1

# 水 稻 万吨 8.46 11.3

三    麦 万吨 3.58 9.5

油 菜 籽 万吨 0.31 -14.2

瓜    果 万吨 4.14 19.3

蔬    菜 万吨 12.99 37.8

禽    蛋 吨 1800 -26.8

肉    类 万吨 1.03 -9.3

# 猪 肉 万吨 0.87 -4.5

牛    奶 万吨 1.59 16.9

水 产 品 万吨 5.08 0.8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工业经济克服了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外部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达500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外商及港澳台工业持续高增长,完成总产值4485.96亿元,增长24.3%。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形成了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千亿级集群IT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实现产值2545.25亿元,比上年增长36.2%,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5.9%。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精细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塑料制品、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达1227.67亿元。资讯类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正在加速形成规模化电子产业基地,全年生产笔记本电脑3794万台、数码相机1715万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8.0%和11.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3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7%,占比比上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

建筑业

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全年新建工程项目3257个,报建工程面积1350.4万平方米;共受理施工图审查项目903项,审图面积1382万平方米;建筑、市政、绿化等工程通过招投标投资97.34亿元,节省资金8.6亿元。本市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2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施工面积15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75万平方米。

运输邮电业

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形成“六纵六横二环五高”的市域交通大框架,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全市新增公交车辆75辆,累计达641辆;新增公交运营线路17条,累计达86条。机动车辆较快增长,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辆20.41万辆,其中汽车11.3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2%。其中私家车拥有量7.7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1.7%,占全市汽车总量的68.5%,占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持续发展,全社会完成客运量760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87836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31.3%;全社会完成货运量1341万吨,货运周转量95077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7.4%。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年发送信函1206万件,特快专递231.61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139.7%。电信业务迅速发展。全市年末电话用户75.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4.48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1.8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0.6%。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增速加快。随着易买得、沃尔玛、欧尚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零售连锁集团登陆我市,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业已形成。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贸易业零售额 164.92 亿元、餐饮业零售额36.9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6%和37.9%。

市场物价

市场通胀压力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1%。与上年相比,呈现“六涨二跌”态势,其中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烟酒、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1.3%、8.2%、2.7%、2.3%、1.8%和0.2%,衣着、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分别下降5.9%和1.8%。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1245.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4%;贷款余额(本外币)868.9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30.2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738.90亿元、现金支出1864.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2.1%,净投放现金125.16亿元,比上年增长6.5%。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保险业收入大幅增加。全年保费收入1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71亿元,增长8.8%;人身险保费收入6.26亿元,增长43.4%。赔款支出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财产险承保金额达3789.5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全年证券交易额478.02亿元,年末证券总户数为5813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