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苏州市昆山市统计局

房地产业

商品房销售有所回落。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791.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6%,商品房竣工面积297.3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77.2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销售226.7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27.7%和32.8%;商品房销售额137.66亿元,比上年下降16.9%。

旅游业

旅游业健康发展。以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加快推进资源整合,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努力保持旅游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3家三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正式挂牌,一醉皇冠酒店申报五星级饭店顺利通过国家级初检;千灯古镇成功创建全国4A级旅游景区;全市新评10家星级农家乐,数量位居苏州各市(区)前列;周庄万船娘船队继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后再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殊荣,成为昆山妇女界获得的最高集体荣誉;创新推出面向长三角自助游客的“昆山旅游一票通”。全年共接待游客总量1009.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和18.2%。

质量技术监督

质监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共有95家企业通过IS9000质量体系认证,全市累计达到569家。国家、省、市三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7.02%。名牌战略稳步推进。全市累计拥有11个中国名牌,44个江苏名牌,132个苏州名牌。标准化工作得到深化。上报5家企业申报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2个工作组落户昆山,1家企业被确定为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并被省局推荐为国家试点企业。全市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年帮助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6项,累计达347项。计量工作得到加强。完成对77家重点耗能企业摸底调查,26家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保到位。全年出动检查人员420人次,检查单位230家,消除隐患103起,确保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打假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420人次,检查场所3274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75件,案值3986万元,取缔制假窝点14个。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市行政审批中心创新审批方式,实现审批提速。限额以下鼓励类、允许类外资项目和权限内内资项目审批时间由62个工作日缩短为44个工作日。建设、发改委、环保等8个部门28项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时间由219个工作日缩短为122个工作日。加强信息化建设,拓展网上审批。新增5个项目列入网上审批,网上审批总量达12个部门22个项目,全年网上办件量达到63819件,占总办件的31.0%。优化一表制数据传输方式,将原来手工改为全自动读入,进一步提高了办结速度,共有4692家企业实行“一表制”办证。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增势平稳。2008年进出口总额613.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出口额386.64亿美元,增长19.6%;进口额226.86亿美元,增长7.4%。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91.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5.5%。各大出口市场全面增长,其中对欧盟出口128.06亿美元,增长10.6%;亚洲出口109.34亿美元,增长16.5%;北美洲出口123.05亿美元,增长31.1%。

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80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68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0%和61.9%;派出劳务人员770人。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再创佳绩。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347项,合同利用外资30.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实际利用外资16.03亿美元,增长16.4%。全年批准总投资在29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3个,项目平均注册外资达到38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1%;1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平均注册外资达到1.13亿美元。

“富民强村”和个私经济

“富民强村”工作成效明显。全市新批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入社农户567户,入股资金119.4万元;新批组建投资性富民合作社1家,入社农户100户,投资总额300万元;新批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17家,入社农户9927户;新批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40家,入社农户2.11万户,累计参与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的农户9.6万户,占总户数的83.8%。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和家庭物业率分别达到95.1%、78.7%。全市民间投资创业热情高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新增私营企业4297家,注册资金12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新增个体工商户12668户,注册资金4.8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年末私营企业达2.38万家,个体户4.57万户,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达529.49亿元。

开发区建设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了国家级平面显示产业基地和光电产业基地申报,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试点进展顺利,综合投资环境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名列第四。花桥经济开发区实现有形象、有功能、有产出和有人气的“四有”目标,服务外包、企业总部等领域招商走在全市前列,金融BPO产业链基本形成。昆山高新区“一区多园”特色明显,综合实力跃居省级开发区第一。装备制造业、模具等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新增可再生能源、电路板2个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取得显著成效。组织实施“四个一”工程,增强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自主创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全年共组织申报苏州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76项,有16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苏州市级科技计划。维信诺和允升吉的两个项目列入国家863项目,获得1989万元科技经费支持;华辰机器和凯宫机械的两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获得360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苏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新增江苏省外资研发机构12家、苏州市级研发机构43家。“江苏省(龙腾)平板显示技术研究院”被列为省重大研发机构。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1.91%。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深入开展昆山市知识产权百强优势企业培育工作。开发区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9025件,授权量3006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8.3%和82.4%。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家,高新技术产品173只;认定省软件企业17家,省软件产品179只;认定省民营科技企业51家。全年共接收、引进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29313人,其中博士25人、研究生551人、本科生15209人、大专135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