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2-01 苏州市昆山市统计局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稳定在较低水平上。全市出生人口6098人,出生率为8.9‰,死亡人口3967人,死亡率为5.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1‰。人口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 690435人,比上年末增加10589人;年末外来暂住人口达954162人,比上年末增加51590人。

就业

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推进。全市新增就业7.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5%。全年免费培训城乡劳动力3.77万人,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1.09万人,城乡劳动力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具有社保卡、公交卡、银行卡于一身的“三合一”昆山社会保障(市民)卡工程。年内城保新增扩面20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突破100万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为6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7.1万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99.9%和99.7%,农保、征地女性养老年龄均提前到50周岁,农村70周岁以下及以上居民基础养老金分别提高到190元和220元,60周岁以上老人免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年末住房公积金应缴人数30.76万人,比上年净增3.01万人;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11.75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向2264户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4.32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得到加强。在全省率先实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体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全年确定低保对象5894户12998人,发放低保补差资金1867万元。实施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消费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全年发放物价补贴1034万元。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14所,拥有各类养老床位2040张。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1.86亿元,销售量居全省县级市之首,筹集公益金1832万元。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市民政系统、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共募集赈灾款物1.86亿元。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加快。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3735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934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8元,增长13.1%。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多。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本外币)突破6万元,达60615元,比上年底增长30.2%。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369元,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892元,增长17.9%。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为33.7%、城镇居民为35.8%。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城市居民家庭:彩电230台、家用空调220台、电冰箱113台、移动电话212部、照相机58台、家用电脑88台、热水器113台、家用汽车22辆;农村居民家庭:彩电186台、摩托车62辆、洗衣机98台、热水器106台、移动电话210部、影碟机78台、家用空调154台、家用电脑58台。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70.7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市区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100%。

过去的一年,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发展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从年初的物价指数上升、人民币升值到经济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持续下降,影响了部分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信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但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昆山人一定能克难争胜,为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注:1.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省局反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