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常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投资结构继续优化。2008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7.80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87.05亿元,比上年减少2.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8.9%,比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完成13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0.9%,比上年上升7.1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投资大幅减少,重点产业投资增长较快。2008年,全市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完成投资31.29亿元,比上年下降32.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6.7%,比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完成投资40.25亿元,比上年增长49.2%,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1.5%,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55.9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9.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电力投资完成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7%,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9%,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规模继续扩张,商品房销售大幅下降。200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4.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住宅投资完成35.28亿元,增长5.7%。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711.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为404.29万平方米,增长20.6%;商品房竣工面积189.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2%,其中住宅为91.5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4%。受宏观调控、经济增长回落、居民持币观望心态加剧等因素影响,全市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销售大幅下降。2008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0.1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6.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82.19万平方米,下降48.5%;商品房销售额实现61.92亿元,比上年下降38.7%,其中住宅销售额为41.83亿元,下降44.0%。2008年,全市二手房成交面积为55.5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0.3%,其中住宅面积为22.67万平方米,下降28.0%;二手房成交总额为11.41亿元,比上年下降32.6%,其中住宅成交额为7.02亿元,下降19.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3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58亿元,增长39.2%。城乡市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区实现零售额143.71亿元,增长26.3%;农村实现零售额119.97亿元,增长24.1%。 商品市场交易旺盛。2008年,全市各类商品市场实现成交额7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综合集贸市场实现成交额147.83亿元,增长21.4%;专业市场实现成交额572.30亿元,增长22.5%。常熟服装城实现成交额450.80亿元,继续位居全国同类市场前茅。 六、开放型经济 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2008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81项,注册资本16.0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到账外资8.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 外经合作有新拓展。2008年,全市建办境外企业5家,签定境外劳务及承包工程合同额达60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营业额5506万美元。 对外贸易增速明显回落。2008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29.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6%,增幅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42.77亿美元,增长10.0%,增幅比上年回落78.4个百分点;出口86.58亿美元,增长28.3%,增幅比上年回落32.1个百分点。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运行。2008年,全市客运量实现5437万人,比上年增长9.1%,旅客周转量为34.09亿人公里,增长11.0%;货运量实现1548万吨,比上年增长23.5%,货物周转量为11.83亿吨公里,增长30.4%。常熟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020万吨,比上年增长21.3%;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53万标箱,增长16.9%,常熟港成为首批对台直航港。 邮政电信业务继续扩大。2008年,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1.54亿元,比上年下降2.0%;实现电信业务总收入15.86亿元,比上年增长5.6%。 旅游市场持续红火。2008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30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其中境外游客8.03万人次,增长19.8%;实现旅游总收入1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各景区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旅游接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有了显著改善。到2008年底全市拥有国家4A级旅游区4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农家乐星级饭店10家,星级宾馆21家。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15亿元,同比增长16.8%。非税收入拉动作用明显。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实现13.64亿元,同比增长95.9%,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2%,拉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1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较快。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8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54.57亿元,比上年净增114.08亿元,增长25.9%。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继续加大。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684.03亿元,比上年净增97.16亿元,增长16.6%。其中短期贷款为396.13亿元,增长9.6%;中长期贷款为199.37亿元,增长19%。 股票交易量锐减。2008年,全市各证券营业点股票交易额为734.00亿元,比上年减少52.2%;期末股票市值为43.29亿元,比上年下降57.2%。 保险业务收入稳定增长。2008年,全市各保险机构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7.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受各类灾害影响,保险业务支出大幅增加。2008年,全市保险业务赔偿为8.10亿元,增长55.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08年,组织实施各级各类项目120多项,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3项,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火炬计划22项。长江化纤、江南荧光2个合作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全市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新增省软件企业7家,民营科技企业52家。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9只、省高新技术产品88只、软件产品23只。全市共申请专利8390件,比上年增长161.9%,其中发明专利519件,增长95.1%;授权专利2298件,增长112.0%,其中发明专利69件,增长60.5%。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实施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职业教育中心校跻身省四星级职校行列,外国语初级中学、义庄中心小学、董浜教育中心落成启用,世茂实验小学、唐市中心小学、辛庄中心小学竣工,特殊教育学校完成改造。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幼儿教育资源省优质比例达80%,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2.7%,省文科状元花落常熟。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4%。全市各类在校生141566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2894人、常熟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2609人、高中在校学生15141人、初中在校学生33132人、小学在校学生63644人、特殊教育在校生61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810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