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苏州市昆山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昆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为目标,积极进取,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及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0.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5%。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0.03亿元,比上年下降6.7%;第二产业增加值2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33.7%;第三产业增加值129.37亿元,比上年增长31.3%。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02万元(按现行汇率折848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13万元(按现行汇率折4995美元)。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6.25亿元,比上年增长59.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6.91亿元、比上年增长99.0%,一般预算收入24.17亿元、比上年增长51.9%。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3.2%提高到15.4%。

农林牧渔业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7亿元,比上年下降4.7%。农业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油生产获丰收,水稻亩产达561公斤,三麦亩产209公斤。农产品品质结构不断优化,优良品种覆盖率上升。水稻优质品种种植率为68.4%,小麦优质品种种植率为86.0%,油菜籽优质品种种植率达为98.0%。实施农业产品安全化生产,市场品牌意识增强。至年末,全市注册品牌的农产品有18个。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生产,新型蔬菜、优质花卉、特色瓜果等产量明显增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继续推进。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9202万元,完成土石方481万立方米,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0.99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8.24万千瓦。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工业继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067.23亿元、工业增加值267.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1%、31.9%,国有和集体工业稳定发展,国有工业总产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4.2%;集体工业总产值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持续增长,总产值866.84亿元,比上年增长44.0%。私营工业发展加快,总产值168.96亿元,比上年增长48.1%。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45.75亿元,比上年增长44.5%;产销率为98.0%。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实现利税总额66.05亿元、利润总额44.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8%、32.9%。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2.4%,劳动生产率为107658元/人,比上年增长23.8%。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433.34亿元,比上年增长72.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2%,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重点发展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产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三个重点发展的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9.98亿元,比上年增长5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3%,其新增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达到64.9%。

建筑业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3.90亿元,比上年增长57.8%。全市不断规范建筑市场,强化行业管理,建筑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工程质量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45.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施工面积861.6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28.71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7.5%和49.2%。

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完成运输业增加值10.08亿元,增长23.3%。全市机动车辆增多,社会运输能力提高。年末拥有机动车辆12.87万辆,其中汽车3.52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44.0%。私家车拥有率明显提高,全市年末私家汽车拥有量为1.91万辆,比上年增长74.7%,占全市的比重达54.2%,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全社会完成客运量23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客运周转量15320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3%,完成货运量746万吨、货物周转量44806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2.4%。全市港口吞吐量63万吨,与上年持平。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2003年完成邮电业增加值7.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17亿元。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信函622万件,特快专递33.8万件,增长33.0%。电信业务迅速发展。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5.8万门。年末电话用户36.6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2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1.26万户。年末,互联网载带接入用户达到7.3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0.1%。

国内贸易业

商业企业以加快结构调整、发展新型商业业态为抓手,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市场销售。全年实现贸易餐饮业增加值46.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16亿元,比上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贸易业零售额为48.25亿元、餐饮业零售额为11.74亿元。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汽车、通信类产品以及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连锁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应凸现,成为最显成长性、最具活力的市场经营业态。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至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94个,全年成交额85.5亿元。

市场物价

市场价格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2%。与上年相比,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5.6%和1.4%;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医疗保健类、交通和通信工具类、文化娱乐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4.4%、0.6%、4.2%、1.7%;烟酒类价格与上年持平。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40.6%。金融业务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440.64亿元,比上年增长45.8%;贷款余额(本外币)326.17亿元,比上年增长76.0%,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2%;全年银行现金收入720.65亿元、现金支出788.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7%和36.5%,净投放现金67.85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全市共有金融机构14家。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保险业收入大幅增加。全年保费收入5.76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0亿元,增长34.3%;人身险保费收入4.06亿元,增长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