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常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苏州市常熟市统计局

常熟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在应对挑战中抓机遇,在创新实践中破解难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和谐社会建设收到新成效。

一、综 合

全市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1.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0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574.13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379.50亿元,增长20.5%。人均GDP达91846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9∶59.1∶39.0。

市场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4%,涨幅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9.2%、1.3%、0.4%、2.0%、5.4%,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下降了0.3%、1.0%、1.8%。

城市基础设施继续完善。新世纪大道北延、泰安街道路拓宽、琴川河综合保护一期、环城路沿线景观改造、红旗南路两侧地块改造、城区夜景亮化等工程如期完成,泰慈公园绿地建成开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飞灰处置工程建成投用,城北污水处理厂三期完成扩建,昆承湖生态修复工程进展顺利。全面完成665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编制。

各项改革全面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年内有4家企业成功上市。公共财政职能不断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有效加强,存量资产处置交易更加规范透明。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全面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全面完成。完成城区社区管理体制试点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日益深化,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全年新办私营企业1842家,个体工商户7812户,年末分别达13361家和57182户,个体私营经济累计注册资本达到46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总量在全省县级市中继续保持领先。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稳步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综合生产能力和安全体系建设全面加强,自主培育的“常优”系列杂交粳稻通过国家审定,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增产增收成效显著,高效农业、品牌农产品比重分别超过50%和38%。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养殖业产值14.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1%。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完成河道疏浚480条、268.8公里、326.3万土方;加高加固圩堤35.3公里、27.9万土方,新建三闸35座、排涝站13座、新建圩堤护岸10.2公里,新(改)建农村桥梁179座。新建节水灌溉农田1515亩,市级节水浇灌示范基地22个,总面积9112亩;新增农村绿化面积1.6万亩;各类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点已发展到12个。农村三大合作组织达到491家,入社农户16.6万户,年末有40%的入社农户实现分红。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56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013.07亿元,增长26.8%,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8.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84.3%,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7%,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分别实现产值969.53亿元、1043.5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6%、45.0%;轻重比例由上年的1:0.86转变为1:1.08。所属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10个行业增幅超过30%,尤其是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幅高达367.6%,总量在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由上年的第13位跃升至第5位。

工业经济运行效益提高。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6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3%,产品销售率97.6%;实现利税总额142.09亿元,增长18.3%,其中利润97.71亿元,增长17.8%。

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81.8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163.1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房屋竣工面积664.98万平方米,下降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企业投资2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外商、港澳台经济投资 100.92亿元,增长 25.5 %;私营个体经济投资128.23亿元,增长11.6 %。个私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43.9 %。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23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2.68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工业投资192.63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8.29亿元,增长30.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62.24亿元,增长5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9.13亿元,增长257.56%,教育投资3.57亿元,增长79.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分地区看,城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3.75亿元,增长20.3%;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6.69亿元,增长17.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0.07亿元,增长19.2 %;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82亿元,增长17.8%;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0.55亿元,增长16.8%。

商品市场发展较快。全年各类商品市场实现成交额588.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综合集贸市场成交额121.79亿元,增长33.1%;专业市场成交额467.05亿元,增长24.0%。2007年,常熟服装城实现成交额380.89亿元,增长24.2%,蝉联全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榜首。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步伐加快。全年进出口总额106.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3%。其中,出口67.41亿美元,增长60.4%;进口38.86亿美元,增长88.4%。在出口总额中,纺织服装占28.3%,机电占28.3%,轻工占14.9%,化工占10.8%。

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93项,比上年增长10.2%;新增注册外资16.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实际到账外资6.96亿美元,增长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