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1 苏州市昆山市统计局

教育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小学教育水平全面提升。2003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继续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高考录取率达到90.4%,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学年末,全市共有小学48所、普通中学28所、职业中学3所、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在校学生为43565人,初中在校学生为26458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为12288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为3141人;共有中小学教师5744人。全市100%的学校实现了光纤宽带接入,100%的学校建成宽带校园网。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招收新生首次突破2500人,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江苏托普信息技术学院建成并开始招生。成人教育加快发展。全年共有18160人参加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水平考试,有2109人参加了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录取率为51.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万人报考率继续居全省县(市)首位,被评为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民办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得到了有效保障,台商子女教育得到了妥善安排,社区教育稳步发展。教育投入持续增长,优质学校群体不断壮大。年内获得了“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市)”和“江苏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市)”称号。

文化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年内启动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组织“万人看昆山,齐心奔小康”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文明示范村“五个一”创建活动,文明进社区、进外企、进农村活动蓬勃开展,农村、社区、企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场文艺“天天演”深受群众欢迎。年内成功地承办了第二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昆曲艺术得到进一步弘扬,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昆曲)之乡”。周庄被列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荣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奖”。绰墩山考古再次取得重大收获,出土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水稻田遗址。至年末,全市有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市镇两级图书馆藏书量达62.55万册。全年放映电影2083场,观众人数12.49万人;各地文艺团体来昆演出604场,观众11.89万人。广播电视播放时间延长,节目丰富多彩。昆山人民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16小时;昆山电视台平均每周播放96小时35分钟。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36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2.37万户。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昆山日报》成功改为对开大报,全年共出版《昆山日报》527.6万份。

卫生

以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为主题,积极推动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满足市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以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作为工作重点,超前部署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预案,完善非典疫情监测网络,每天发布疫情报告,全面介绍防非知识,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抗非战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制订了《昆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市疾病控制中心通过国家验收。疾病控制和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比上年下降8.24%,婴儿死亡率5.78‰,孕妇死亡率为0。医疗服务条件得到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市中医院病房大楼完成建设,全年新建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21所,目前共有119所,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面达到95%以上。无偿献血工作保持领先。卫生服务模式推陈出新,“亲商护商医疗保健绿卡”深受中外投资商的欢迎,市中医院蝉联省文明行业标兵单位,市第一人民医院获省文明单位。社会办医力量不断壮大。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3个,其中:民营医疗机构28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552人,其中医生1028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1735张。

体育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3年,成功举办了昆山市足球、篮球联赛;昆山籍运动员奋力拼搏,在苏州市级以上的比赛中共获19枚金牌,徐蓓获第五届城市运动会女子跳远冠军。体育人才的培养、输送力度进一步加大,至年末有130多名昆山籍运动员在上一级训练部门训练,有3人入选省队。全年共建成国家级健身工程1个、省级健身点7个、苏州市级健身点7个、昆山市级健身点15个,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健身点120多个。年内先后举办了中老年庆“三八”秧歌舞比赛、门球赛、“金夫人杯”青年健美操比赛、武术比赛、游泳比赛、腕力王赛。体育事业进一步向产业化发展,“赛事经济”初露头角。

四、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64亿元,比上年增长53.2%。多元投资格局进一步形成。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21.9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2.4%;房地产开发投资28.0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5.9%。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0.31亿元,比上年下降28.9%;第二产业投资1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40.6%;第三产业投资63.16亿元,比上年增长83.8%。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0.2∶64.1∶35.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倍,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95.82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4.2%;民间投资33.25亿元,增长38.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8%。年内又有205家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相继建成投产。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环境保护

全面推进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治理,整体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市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加快推进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年内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的考核验收。

城乡建设

城市化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空前,城市公用事业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功能有了较大程度提升。建成了新312国道—黄浦江路—339省道—萧林西路—古城路城市环线、太仓塘大桥、青阳港大桥、古城路公铁立交桥等。拓宽改造了前进东路、马鞍山路和长江南路。锦淀公路、甪直至锦溪公路、周庄至同里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建成了陆家、张浦、北部污水处理厂。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的考核验收。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126公顷,其中建成区118公顷,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033公顷,其中建成区7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8%。滨江公园、琅环公园相继建成开放。公用事业设施继续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37万立方米,全年供水总量1085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2.0%。全年用电量47.7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1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