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45.1%。房地产开发规模扩大,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756.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4.6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13.9%和110.3%。商品房销售与开发同步增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3.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6.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146.73万平方米,增长89.7%。商品房销售额达4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3%。存量房产交易稳步上升。全年成交过户面积97.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31万平方米,增长27.3%。房屋租赁市场交易活跃。 旅游业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市加大对旅游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努力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年内先后举办了周庄国际旅游艺术节、亭林园琼花艺术节、锦溪旅游文化节、阳澄湖蟹文化节等。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34.5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4家、旅行社21家。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加快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继续上升。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3.47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76.90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2.9%上升到87.6%。 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年内认真做好对第二批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建立了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32个部门的473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已在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市属非工业企业的改制转制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年内有45家市属非工业企业完成转制、改制。制订和出台了《昆山市关于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生产经营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逐步推进。资本运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昆山方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工商注册,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申请进入辅导期,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昆山商厦正在加快上市的准备。 对外贸易 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比较大、困难比较多,对出口的影响逐步显现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市对外贸易取得较好成绩。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达139.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3%,其中出口总额72.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9%。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机电产品出口57.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2%,其中电子电气设备及零件产品出口50.30亿美元,增长88.8%,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达69.7%,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对各大市场出口全面增长,对亚洲出口32.19亿美元、欧洲19.73亿美元、北美洲17.8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2%、115.9%和44.8%,另外对东盟出口8.28亿美元,增长57.6%、欧盟出口19.22亿美元,增长120.3%。三资企业是我市出口的主力军,其完成出口70.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0%,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达98.3%。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再创佳绩。年内,积极实施“巩固台资、强攻日韩、拓展欧美”的招商策略,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554项,合同利用外资22.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0%。服务领域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全年第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93亿美元,友邦保险、易初莲花等服务项目入驻昆山。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全年批准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00项,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1.34亿美元。投产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全市三资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81.2%、81.0%和77.0%;全年涉外税收3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占全市各项税收52.53亿元的57.4%,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5.5%。 外经合作 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55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倍;完成营业额61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倍。派出劳务人员508人,比上年增长1.6倍。至年末,昆山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个。 个体私营经济 全市民间投资创业热情高涨,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年新增私营企业3323家,注册资金33.85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6415户,注册资金2.16亿元。年末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达100.87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份额继续提高,全年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金9.25亿元,比上年增长61.8%,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14.0%,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开发区建设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已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开发区之一。200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2.28亿元,比上年增长50.9%;实现财政收入34.62亿元、出口总额63.1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7%和72.8%;完成工业总产值852.11亿元、销售收入836.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3%、60.9%;实现工业利税44.28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比上年增长56.4%,其中:基础设施投入3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倍。全年新增合同外资9.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5亿美元。至年末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1.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83亿美元。出口加工区初步实现全天候通关,国际商务中心进展顺利,吴淞江工业园(西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获得新发展。全市坚持科教兴市战略,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334项。科技载体建设有力推进。多家企业成立了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专利申请数稳步增长。全年共申请专利1020件,授权专利807件。科技队伍逐步扩大,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技人员88574人。技术市场不断壮大,科学研究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申报高新技术产80只,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1只,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0只。周庄传感器产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江苏模具工业实验区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昆山实验基地。科普工作得到了重视,周市、花桥、张浦、淀山湖、千灯五镇顺利通过了“苏州市科普示范镇”的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