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苏州市昆山市统计局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房地产开发规模适度,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74.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1.6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14.2%。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住宅消费增长加快,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1.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43.24万平方米,增长53.4%。

旅游业

全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加大旅游城市形象宣传和促销力度,完善旅游功能,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假日旅游,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2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00.5万人,比上年增长58.2%。年内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周庄景区荣获国家“AAAA”级景点称号。年末共有星级饭店8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饭店3家。

二、改革开放

企业改革

2000年,全市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转制、重组,加大了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力度,把体制创新与企业改制、转制结合起来,增强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年内有34家市属工业企业完成转制、改制,改制面达85%。对锦港集团、自来水集团、好孩子集团、AB集团等重点企业进行了规范化股份制改造,改制为多元投资公司,形成了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争取上市打好了基础。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市三产流通企业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商业、供销、物资等系统的企业改制全面实施。全年新批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12家。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1.71万户,从业人员2.10万人,注册资金2.83亿元;共有私营企业3030家,从业人员3.39万人,注册资金17.53亿元。全年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金23251万元,比上年增长53.5%,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1.6%。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有10.42万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10.90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已达46.5%,有1.98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社会保险费实施地税征收,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有1705家企业参加了医疗保险,参保职工总数94698人,有1960家企业的9.0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统筹,覆盖面达96.4%。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实现新的突破。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达37.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6%,其中出口总额20.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0%。按企业类型分:三资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共完成出口额19.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4%,占全市的比重由上年的97.4%提高到98.5%。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2.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1%;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2.71亿美元,增长24.5%;进料加工贸易出口14.73亿美元,增长24.3%。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上了新台阶。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5.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9%、17.3%。大项目多、独资项目多、增资项目多、高科技项目多是今年引进外资的重要特征。在新批的245个外资项目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51个,合同外资11.39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75.6%;独资项目有213个,合同外资14.09亿美元,占全市93.6%。外商投资企业运行效益良好,全年三资企业税收11.9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59.1%。

外经合作

多层次、多渠道开拓海外市场,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8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5%,完成营业额91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8%。当年派往国外劳务人员152人。至年末,昆山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6个。

开发区建设

昆山开发区示范、辐射、龙头作用明显增强。全区范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实现财政收入10.87亿元、进出口总额24.5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4.6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1%、37.0%和34.7%;完成工业总产值253.40亿元、销售收入243.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5%、37.1%,实现工业利税22.49亿元,比上年增长87.2%。开发区的功能日趋完善,载体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准并率先封关运作,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被认定为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科技事业获得新发展。全市组织实施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攻关等科技项目10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个、省级项目32个。全年专利申请量787件、专利授权量972件。加强了对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扶持力度,。全市新增产学研联合体和技术研发中心各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2只,软件开发企业发展到35家。中科昆山高科技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传感器产业基地。

教育

全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教育整体水平又上新台阶。2000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都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100%、99.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高考录取率达到86.3%。学年末,全市小学在校学生49003人,初中在校学生25349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007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647人,共有中小学教师4679人。具有昆山特色的普教、职教、成教、地方高教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北京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昆山培训中心、民办硅湖大学正式开学。教育现代化工程成效显著,优秀学校群体不断壮大,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文化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内成功举办了中国昆剧艺术节开幕式,成立了昆曲研究会。《我的新房》、《阿婆茶》2个创作项目参加了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演出,《我的新房》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举办了“昆山十佳青年歌手选拔赛”、“商厦杯”青少年书画大赛、第二届社区文艺会演、台资企业文化艺术节。正仪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绰墩山遗址考古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列入正式考古发掘项目。至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全年放映电影3825场,观众人数19.24万人;放映录象1534场,观众3.10万人;各地文艺团体来昆演出559场,观众15.66万人。年末市镇二级图书馆藏书量59.52万册。广电中心大楼正式启用,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昆山人民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15小时20分钟,昆山电视台自办节目5套,平均每周播放73小时30分钟,有线电视用户已达6.50万户。全年共出版报纸459.86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