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1 苏州市昆山市统计局

卫生

全市卫生系统积极实施医疗集约化、保健产业化、服务系列化战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120人,其中医生944人、护士护师697人;共有医院病床位1695张。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有新发展,各镇卫生院(医院)普遍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镇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全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

体育

全市积极宣传《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年内昆山市游泳馆建成使用,参加了苏州市第十届运动会,共获得金牌45枚、银牌35枚、铜牌46枚,昆山籍运动员唐卫芳在亚洲举重锦标赛上夺得女子75公斤级冠军。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年内成功地举办了“昆化杯”桌球赛、千人长跑赛、“新福保龄球赛”、“太保杯”网球赛、“外企杯”游泳比赛,玉山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四、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在高位水平上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3.83亿元,比上年增长6.6%。投资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7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1.89亿元,增长1.1倍;房地产开发投资6.69亿元,增长11.8%。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0.42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投资47.33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投资16.08亿元,下降6.0%。从投资主体看,公有经济投资43.88亿元,增长3.1%;非公有经济投资19.95亿元,增长15.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28.9%提高到31.3%,其中,外商投资15.85亿元、私营投资1.91亿元,分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4.8%和3.0%,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了南北公路南段13.2公里续建工程,并开工建设南段阮家浜村至珠沙江大桥、北段毛厍至陆杨段路桥工程;324省道改建工程全面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葛江中学教育楼扩建工程投入使用,科技文化博览中心、玉峰实验学校正在抓紧建设;有75家外资企业相继建成投产。

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长效管理,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进展,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三个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主要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达到国家标准。年内顺利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复查和“一控双达标”的验收,第二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城市污水外排处理量为2140万吨,关停并转污染企业7家,全年实施工业污染治理项目36个,其中:竣工项目33个。

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年内亭林园西部风景区建成开放,改造了前进路、人民路、长江南路、娄江两岸。娄邑小区西区、柏庐广场小区一期工程和香樟园一期工程等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住宅小区陆续建成。东新街、盆渎村、县西新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市区低洼地区防洪保安工程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全部建成。全市新增绿化面积138万平方米,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07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2.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6平方米。

公用事业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加快,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年末市区共有公交营运线路9条,公交营运车辆59辆,全年客运总量2294万人,比上年增长11.7%;共有营运出租车678辆。自来水日供水能力32.56万立方米,全年供水总量534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生活用水1384万立方米,增长9.9%;全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084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4%;煤气供气总量17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3%,居民家庭燃气率达100%。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出生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上。全市出生人口4736人,出生率为8.00‰,死亡人口3745人,死亡率为6.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94592人,比上年增加5727人,其中农业人口315167人,比上年减少78930人,非农业人口279425人,比上年增加84657人。

就业

2000年进一步推进再就业工程,大力开展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强化市场化就业机制,全市就业情况良好。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10.86万人,由于乡镇合并,原城北、兵希列为城镇范围后,比上年增加1.53万人。在从业人员中:国有单位3.35万人、集体单位1.93万人、其他经济单位5.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561人,登记失业率为3.0%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职工平均工资10658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510元,比上年增长2.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672元和501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2.9%。

居民生活质量稳定提高。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4388元,比上年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6378元,比上年下降4.2%。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农民为37.1%、城镇居民为40.2%,分别比上年下降3.2和0.2个百分点。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6.42亿元,比年初增加9.10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达12853元,比上年末增加1421元。

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1.2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城镇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10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高新技术主导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民营经济发展不快;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基础的比重还不高;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