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张家港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7年,全市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并有效化解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在高平台上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一、经济运行 综合实力稳步攀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达1050.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1.80万元,按现行汇率折1.61万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则为1.26万美元。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3.33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669.13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367.56亿元,增长20.5%。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27%、63.73%和35.00%,二、三产业比重达98.73%,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94.58亿元,增长4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3.98亿元,增长37.5%。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5%、8.0%,比上年分别提高2.2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 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建成标准化农田2万亩、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占主要农作物的面积达到73%,初步形成优质稻米、苗木花卉、蔬菜果品、名特水产、高效畜禽等五大类特色优势农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4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0.62亿元,林业产值2.20亿元,牧业产值3.43亿元,渔业产值3.1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05亿元。全市水稻种植面积 31.19万亩,水稻亩产512.80公斤,总产15.99万吨。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粮食总产量26.83万吨,比上年减2.9%,其中小麦10.10万吨,增长16.7%;油料总产量5120吨,减少3.9%;棉花总产量526吨。 工 业 总量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50.68亿元,可比增长19.1%。完成工业总产值32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151.85亿元,增长27.1%;实现利税总额244.91亿元,增长46.8%;实现利润总额160.12亿元,增长52.0%。工业用电量186.12亿千瓦时,增长15.2%。冶金、纺织、机电、化工、粮油食品、建材等重点行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继续提高,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冶金占48.0%、纺织占20.1%、机电占 10.9%、化工占8.8%、粮油食品占5.9%、建材占1.8%。规模效应进一步发挥,百家骨干企业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163.74亿元、利税209.70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8.6%、85.6%。沙钢集团(本部)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达到737.79亿元。永钢集团、浦项公司年销售超过200亿元,分别达到246.57亿元、216.18亿元。东海粮油、华芳集团、联合铜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分别达到135.49亿元、124.27亿元、100.67亿元。全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35家,其中超700亿元的有1家,超200亿元的有2家(含浦项)、超100亿元的有3家,超80亿元的有1家,超50亿元的有1家,超20亿元的有6家,超10亿元的有16家,超5亿元的有36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食用植物油100.12万吨,比上年减5.8%;味精2.81万吨,减14.9%;布23873万米,增长0.3%;服装9991万件,增长3.7%;纯碱40.21万吨,增长43.7%;化学农药6078吨,减0.9%;水泥411.76万吨,增长0.4%;平板玻璃3792.44万重箱,增长3.0%;成品钢材1985.25万吨,增长24.3%;铜加工材25.23万吨,增长24.8%。 建筑业 建筑行业平稳发展。建筑市场不断规范,行业管理得到强化,建筑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45亿元,增长7.4%。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房屋施工面积893.1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40.02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4.52亿元。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能日益增强。对外交通快速拓展,市域交通现代化网络基本形成。锡张高速、204国道改造稳步推进。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全市完成货运量2121万吨,比上年增长3.6%;客运量3978万人次,增长14.1%;张家港口岸货物吞吐量12020万吨,增长17.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202万吨,增长6.7%。社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年末拥有机动车24.62万辆,其中汽车8.1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21.4%。全年新增私牌汽车1.18万辆,年底全市私牌汽车保有量达6.31万辆。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快速拓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142万元,比上年增长27.3%。年末邮政储蓄余额28.05亿元,增长12.9%。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3680万元,增长4.0%。电信电话用户69.3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1.88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7.49万户;住宅电话用户55.62万户;小灵通用户26.70万户。主线普及率每百人80线。电信ADSL宽带网用户达11.68万户,增长70.7%;LAN用户达3861户,增长36.9%。数字数据网用户端口778个。移动通信业务迅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为89万户。 国内贸易业 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城区65.83亿元,增长19.4%;农村67.35亿元,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批发业6.27亿元,增长133.1%;零售业110.20亿元,增长16.8%;住宿业2.09亿元,增长6.7%;餐饮业14.54亿元,增长11.8%。贸易业态进一步升级,节日消费和餐饮消费成为亮点,消费结构呈现出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的倾向。全年商品市场实现成交额445.82亿元,其中保税区化工品原料市场成交额216.12亿元。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99.26亿元,贷款余额721.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1%和11.3%。在存款中,居民储蓄余额343.27亿元,增长6.4%。在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50.99亿元,增长25.6%。全年保费收入12.36亿元,增长16.3%,其中财产险4.64亿元,增长23.6%;人寿险7.72亿元,增长12.2%。受股市大背景的影响,证券交易一路攀升,年末全市证券开户数10.84万户,增长47.3%,全年股票成交金额1417.33亿元,增长425.3%。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势头未减。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商品房施工面积410.91万平方米,增长26.8%;竣工面积148.85万平方米,增长115.8%。全年销售商品房面积126.25万平方米,增长32.9%。其中现房销售面积51.22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75.0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51.71亿元,增长35.5%。其中现房销售额17.07亿元,期房销售额34.6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