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苏州市相城区统计局

吸尘器          万台               289          12.5

全区建筑业生产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工程质量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四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施工面积达484.55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41亿元。

交通运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新建、改建公路里程16.71公里,新建、改建桥梁11座,拆除危桥5座,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4亿元。加快与“东园、西区“的道路对接,完成了新区互通连接线、227省道分流线园区连接线工程,建成庆元路、湘石路、潘阳路、创新路、阳澄湖西路等道路的建设。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区的农村公路网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道路交通上得到了有力保障。

扎实开展“创建消费者放心行业”、“诚信交通”、整治“黑车、黑驾陪”等专项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400人次,检查车辆35000余辆次,共查处各类违章1418起。

国内贸易业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幅度进一步加大,汽车、旅游、住房、教育、信息服务、文化产品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消费需求扩张和消费水平提升的条件下,消费品市场发展迅速。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06亿元,增长16.5%。商贸业稳步发展,中翔小商品、长三角钢铁、相城建材装饰等特色专业市场相继建成营业,中翔商贸城(三期)、莲园社区服务大厦、苏州珍珠宝石首饰国际交易中心等项目进展迅速。专业市场交易秩序不断规范,交易活跃,全区14家大型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超120亿元,增长20.0%。

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业务发展良好,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90.73亿元、105.20亿元和167.49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28.0%、18.6%和35.6%。

全区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人寿、人保、太平洋保险等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区新增金融保险机构8家,金融保险机构(含分支机构)总数达到145家,保险业务收入不断增加。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开发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供求矛盾得到缓解,价格走势平稳,开发总量保持上升。在国家对房地产投资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营造和改善环境,打造绿色生态人居环境,推出了银丽高尔夫、依云水岸等精品楼盘。成功举办了首届相城区房地产交易会,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商品房施工面积259.5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90.30万平方米,销售额48.30亿元。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健全,对24个部门、148个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确认。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和社团改革,全区事业单位人员全部实行了聘用制,首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招商人员。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区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14家经济类社会团体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农村“三大合作”改革有序推进,新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25家,累计达到56家,占全区村(居)总数的59.6%。新增专业经济合作社4家,物业合作社2家。

对外开放

对外招商力度不断加大。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28个,新增注册外资6.4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7亿美元,其中制造业项目123个,注册外资企业5.59亿美元;服务业项目5个,注册外资0.56亿美元,分别增长38.0%和45.0%。三资企业上缴“两税”达4.26亿元,增长25.9%,占全区入库“两税”的28.0%。全区引进各类内资项目105个,新增注册资金11.9亿元,增长41.9%。

全区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8.30亿美元,增长40.1%,其中:出口10.74亿美元,增长52.8%。 进口7.56亿元,增长27.2%。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76家。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432家,个体工商户6373户,私营个体新增注册资金31.20亿元。2006年末,私营企业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7094户,注册资金122.96亿元;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22065户,注册资金8.99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1.3万人和5.9万人。私营个体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58亿元,增长18.5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2%。全年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工业产值362.41亿元,增长27.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2.0%;私营个体经济上缴“两税”8.09亿元,增长29.8%,占全区入库“两税”的53.1%,上缴地方各税5.26亿元,增长44.5%,占全区入库地税的56.1%。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全区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新增国家级科技项目9只、省级科技项目36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1只;实施国家“863”项目1项;申请专利631件,其中发明专利200件,授权209件。质量兴区不断推进,新增国家免检产品2个、省信用产品8个;新增省名牌产品6个、市名牌产品26个;新增省著名商标3只、市知名商标4只。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稳中有升,全区小学毕业率、巩固率、普及率继续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3%,本科录取率为33.8%。普及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区小学在校学生2.03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28万人。成人教育不断扩大,完成培训总量7万人次。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开展了区“职业青年风采大赛”、“颂相城、展风采”诗歌朗诵、“活力相城、激情跨越”等大型文化活动,大力培育我区文化品牌产业,御窑金砖制作工艺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充分挖掘本区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积极做好乡镇特色文化的创建工作。实施群众文化城乡联动,送文化到农村、社区、学校,开展广泛的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新建全民健身点43个,成功承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健美比赛项目,举办了第六届全民健身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