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打造“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的工作总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新形势,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全区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提高。 一、经济运行 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由上年的47754元增加到54775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22美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04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仍是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14.51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3.93亿元,增长24.6%。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5:60.5:36.0调整为3.1:56.9:38.0。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4.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2%。 农林牧渔业 全区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全区三麦播种面积2.61万亩,油菜播种面积2.1万亩,水稻播种面积7.2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43万吨,增长3.8%。农业产业化继续发展,年内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 1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销售收入27.1亿元,增长28.5%。农产品产品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新增绿色食品基地3个、绿色食品3只。生态花卉植物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绿化面积800亩,生态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被列为农业部定点市场。 外向型农业稳步发展。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大农业招商引资,新增内外资农业项目22个,总投资14.69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土方390万方,新建和改建圩区“三闸”、灌溉站、排涝站50座,通过狠抓冬春水利建设,有效地提高了我区农村综合生产水平,增强了防洪抗灾能力,做到沟河通畅,能引能排,切实改善了农村水环境。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 粮食 吨 48427 3.4 油菜籽 吨 2478 -13.1 生猪出栏数 万头 9.70 -16.4 生猪存栏数 万头 5.40 -20.6 水产品 吨 34322 3.8 奶类产量 吨 24830 5.2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民资、外资两翼齐飞,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03.01亿元,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03.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2%和30.2%。私营经济加快发展,外资企业主力作用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私营、三资产值分别占比达到52.4%和44.4%。2006年,全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73.45亿元,利税总额47.31亿元,利润总额25.26亿元,分别增长32.8% 、40.3%和38.3%,产销率高达96.4%,工业用电19.74亿千瓦时,增长25.8%。全区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如下: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 发电量 万千瓦时 59382 38.4 钢材 吨 166900 -26.0 水泥 吨 220440 -45.2 服装 万件 1985 5.7 化学纤维 吨 416944 40.3 化学农药 吨 7202 -8.3 铝材 吨 41634 52.4 塑料制品 吨 47856 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