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卫生工作有序推进。投入了6000多万元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31个。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3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13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81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850张。 社区建设不断推进。新增达标社区20个。渭塘玉盘社区、元和唐家社区分别被评为省、市和谐示范社区,黄埭春申社区被评为苏州市“十佳”书香社区。 社会保障 城乡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取得新进展。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净增城镇养老保险参保单位757家,净增参保职工13624人。少儿住院大病医疗保险、城镇老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农村养老保险进一步巩固,农民生活有了保障。全区农保覆盖总数26.7万人,参保缴费人数达13.28万人,参保率达到98%。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3万人,增长29.2%;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72万人,增长38.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6万人,增长46.5%;为方便群众领取农保养老待遇,对全区38个村3万名农村老人发放网点从12个增加到45个。每月享受农保待遇的老年农民达6.55万人,共发放资金9666万元。弱势群体帮扶工作不断深入,城乡低保实现了全覆盖,共发放低保补差资金350万元;投入医疗救助款物250多万元;改造房屋125间。加强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残疾人上岗率达85%。 四、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清理投资项目工作取得成效,投资结构得以优化,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状况得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呈高开低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2006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86亿元,增长3.8%。从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达到62.0亿元,增长10.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7.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7.9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达到66.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50.8%,从经济类型来看,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73.6亿元,增长18.5%。政府实事工程和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河道疏浚工程、生态植绿工程、全区农贸市场规划布点及建设工程、城区防洪工程(四期)、城区治安监控系统、直管公房解危工程(一期)、相城汽车换乘中心、区预防保健中心、健全社区配套服务功能等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建设与规划管理 努力打造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旧城拆迁有序推进。城区华美二期、第二地方工业公司、保险公司、水利站的拆迁实施工作稳步实施,城市区域规划得到进一步深化,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导向,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推进。认真抓好相城区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战略性,体现系统性,突出特色性,重视统筹性,增强严肃性,真正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落实了苏州市总体规划对相城区的各项要求和相城区确定的“四城”的发展目标,明确了相城区今后发展方向,和“一轴两翼、三核三片、四湖连心”的功能布局,以及中心城区的范围,用地布局和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开展了元和塘以西中心城区、望亭物流园、漕湖产业园、盛泽湖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重点研究四个片区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规模;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电子政务的光纤网络基本建成。电子政务网络已覆盖全区所有乡镇、街道,部分镇已延伸到村。加强“OA”系统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全面实施公文的电子化流转,电子化、网络化办公已成为机关各部门主要的办公手段,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苏州相城”政府门户网站维护与管理取得成效,网站政务公开栏目及时改版更新,目前覆盖全区所有区级机关、直属管理部门和各镇(街道、区),已进入电子政务网络的有关单位有72家,终端计算机近千台。 环境保护 深入开展工业污染防治。积极推行集中供热,治理大气污染。开展燃煤锅炉整治,35家企业淘汰了燃煤锅炉,改用电厂蒸汽,进一步扩大了集中供热覆盖面。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推动企业环境保护上水平的重要举措,有30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引导企业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电镀行业积极推广“电镀废水中水回用技术”。在苏州金艺电镀有限公司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又有5家规模型电镀企业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削减排污总量,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度。 积极推进“水城”、“花城”建设,疏浚河道264条,新增绿地12530亩,其中新增花卉面积895亩,新增绿色单位94家,新建成小游园12只。积极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和就业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200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55034人。其中,男性人口174415人,女性人口18061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1%和50.9%。全区出生2559人,出生率为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 及时制定印发《相城区社会保险补贴办法》等十只配套文件,鼓励用人单位和失业人员通过享受优惠政策来实现就业与再就业,通过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建立再就业援助基地等各项优惠措施,扩大了特困人员的再就业。劳动力市场成为了就业主要渠道,全年共举办劳动力招聘市场59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54769个,达成意向录用8119人。民营中介机构共提供就业岗位14217个、达成意向录用6214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发放《再就业优惠证》725本,累计发放3340本,发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66.1万元。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70元,分别增加1786元和1055元,增幅分达到11.1%和13.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5.2亿元,增长18.6%,人均储蓄存款2.96万元,比上年增加0.41万元。 |